<!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長安大酒樓距離皇宮不遠,離雲龘他們下榻的客棧更近,是長安城裡最負盛名的酒樓之一。這裡的大廚來自全國各地,把東西南北的菜系帶到了長安,使京城的人不用外出,就可品嘗到南甜北鹹、東辣西酸的各種風味。而且長安大酒樓的服務也是超一流的好,足以體現出京城的與眾不同之處,當然,價格也是不敢恭維,絕對是全國酒樓的領頭羊。或者,只有這樣,才能讓普通百姓望而卻步,成全了官商富賈、文人騷客不與同舟的清高願望。
雲龘等人隨同李忠到達之後,立刻便感覺到了這種氛圍。看來什麼時候,都會有貴賤之分。
李忠為了表示出東道主的慷慨大度,以及對穿越一眾救命之恩的衷心感謝,特意從家中拿出皇上賜予的一壇珍藏多年、視為珍寶的黃醅酒,來作為答謝。
這種黃醅酒可是稀有之物,據史學家考證稱,是唐朝最昂貴的飲品。當時唐朝的釀酒技術,還沒到可以蒸餾提存的程度,通常是把糧食、水、酒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裝入大甕中密封,等待發酵完成。發酵時間從幾天到幾月不等。等到時間差不多了,再撒上石灰,結束發酵過程。
這樣釀出的酒,有些混濁,而且還發綠,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的白居易,所寫的五絕《問劉十九》中就描繪了這種情況:“綠蟻新焙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詩仙李白的“千杯綠酒何辭醉,一面紅妝惱殺人”詩句,也是對這種新酒的說明。
這種外觀呈綠色、度數低、渾濁、甜味,粘稠的酒是當時最常見、低端的酒。而黃醅酒則是在綠醅酒的基礎上,再進行過濾,從而結束微生物的發酵過程,得到純淨,健康,外觀呈琥珀色的酒。不過,這種深加工的工藝,較為複雜,不易掌握,一旦某個環節把握不準,就會使已成的綠醅酒全廢,糟蹋了糧食和汗水。因此,為了避免浪費,民間很少有人作這種嘗試,所以,這種呈琥珀色的酒才被認為是唐代最高檔的酒。大詩人白居易所賦的《嘗黃醅新酎憶微之》,就是最好的寫照:
世間好物黃醅酒,天下閑人白侍郎。
愛向卯時謀洽樂,亦曾酉日放粗狂。
醉來枕麴貧如富,身後堆金有若亡。
元九計程殊未到,甕頭一盞共誰嘗。
李白的七絕《客中行》,也是較為形象地描繪了黃醅酒的醇美;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可見黃醅酒的珍貴與得來不易。今日李忠能夠貢獻出這壇禦賜黃酒,絕對是給足了穿越一眾的面子。
當李忠開啟這壇老酒之時,滿屋飄滿了黃醅酒的芬芳,就連不喜喝酒的三個女人,也躍躍欲試,很想馬上整它兩口。
可是,比她們著急的不僅僅是屋裡之人,老酒的清香竟意外地引來了屋外來客。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者,身形趔趄,一邊尋味而來,一邊高聲叫道:“何方仙酒,引得老夫酒蟲直起?”
李忠定睛一看,立即站起相扶,叫道:“老仙翁,大駕光臨,蓬篳生輝矣!快請落座,一道品嘗禦酒。”
老頭也不扭捏,靠著李忠旁邊坐下,自嘲道:“休怪老夫嘴饞,實是禦酒甚香,喉唇無奈矣!”
說著,老頭轉頭看了雲龘等人一眼,對李忠說道:“李將軍,何來仙朋,可與老夫相引,一沾仙氣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