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建設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兩個挹婁部落裡的人還好一些,青龍山收編的土匪中有些人,則開始受不了這每日高強度的勞動。畢竟他們當土匪時,除了偶爾的出來打打殺殺,回山寨裡不是喝酒,就是賭錢,養尊處優慣了。現在一下子增加這麼大的工作量,確實有人吃不消,而且裡面原本就有些遊手好閑的流氓、二賴子,他們更是叫苦連天。
衛國發現這個苗頭,馬上拿起他老人家的思想武器,立即在大禮堂開辦夜校,自己親自擔任教導工作。一方面進行漢語教習,推廣普通話,統一語言,解決溝通需要翻譯的難題;另一方面,進行有計劃、有步驟的思想教育,倡導吃苦耐勞的天驕精神,樹立“勞動光榮,不勞動可恥”的榜樣,並讓婦聯在城區各處貼出標語,時時刻刻提醒眾人努力工作。
衛國還以四個大隊為單位開展勞動競賽,互相“比學趕幫超”,增加先進意識。制定每半年評選一次“先進集體”、“先進個人”的制度,並在全員大會上佩戴紅花,予以表彰。
開展表彰的同時,衛國要求各大隊中以中隊為單位,利用業餘時間,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深挖懶惰的思想根源,總結經驗,下步改進。衛國及各大隊長都要親自參加到各中隊的“揭批擺”會議當中,以身作則,組織好這個富有運動意義的活動,徹底扭轉“懶散慢”的不利局面。
衛國覺得:光憑這些還不夠,這些基本沒有文化的族人和土匪,聚合在一起,形同散沙。雖然衛國畫了個很大的餅,但要能夠充饑,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實現的過程中,必然有人會産生思想動搖,這就需要有人站出來,進行開導教育。因此,衛國琢磨:光靠迷信不足以把這些散兵遊勇的思想統一起來,應該成立一個精神組織,從思想上統一認識,發揮模範先鋒隊的作用,使各路人員緊密團結在組織的周圍,最大效力的開展工作。
作為團隊的領導幹部金成鑫、杜爾布、都什洛三人出去開礦,家裡的領導幹部只剩下查哈熱、呼倫木、庫爾勒、紮罕,再加上婦聯的五位女將。衛國覺得:當前的工作狀態,必須由組織在內起核心作用。因此,建立組織刻不容緩。衛國感到不能再拖延、等待出去的幾人,應該抓緊時間,推進組織的建立。於是,他便結合目前的實際情況,把擬建立的組織以“勞動者聯盟”予以命名,簡稱“勞盟”。
衛國趁晚上飯後時間,召集在家的九位領導幹部,召開了建盟的第一次籌備會議。會上,衛國闡述了建盟的想法,詳細解釋了勞盟的組織機構,以及産生方法,勞盟的階段性目標和最終目標,說明盟員的權利和義務,表彰和懲處的方法。
衛國在發言結尾處這樣說道:“同志們,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非常艱巨,完成這些任務困難重重,但是勞盟人不能被困難嚇倒,沒有登不上的山,沒有過不去的河,我們應該團結一致,齊心協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鬥精神,充分發揮各項聰明才智,赴湯蹈火,奮勇向前,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蒸蒸日上、繁榮富強、興旺發達的偉大國家,最終實現社會物資極大豐富、人民生活無憂無慮的偉大目標。”
衛國講完,與會人員精神大振,紛紛表示贊同。大家決定,應在開礦大軍進入穩步階段的時候,將他們三人召回,召開勞盟第一次代表大會。
金成鑫果然不負眾望,在他率領二百開礦大軍步入哈爾濱北部五十公裡的山區之後,一個月之內,就讓都什卡運回第一批次五十車原煤。
當這些古代人看著烏黑鋥亮的煤塊扔進爐裡,被木柈點燃,熊熊燃燒之後,都驚愕得張口結舌。他們從來未見過這等神奇之物,居然不是木頭,卻能比木頭燃燒更旺,簡直是匪夷所思。這些古代人對幾位神仙崇拜得五體投地,暗自慶幸自己跟對了領袖。良禽擇木而棲,士為知己而搏。有了仙人們的率領,就不愁沒好日子過了。
衛國讓都什卡回去給金成鑫捎信,告訴金成鑫安排好煤礦的工作,盡快趕回主營一趟,參加勞盟成立大會。
有了烏黑的燃煤,就可以動手燒制紅磚了。查哈熱率領的一大隊,在衛國的親自指揮下,早已挖好了簡易的磚窯,並連日搶工,脫制了一萬塊土坯曬幹。燃煤一到,馬上開始點火燒窯。
呼倫木的二大隊和庫爾勒的四大隊,在這段時間裡成績也是不小,衛國所規劃城區的樹木基本伐倒,地面也平整出來,就是伐木留下的樹根清除很費功夫,男人們需要把樹根主體砍除,剩下邊角殘餘,則有婦聯和兒童團承包。總之,經過衛國這一系列煞費苦心的措施,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衛國反複丈量,將哈爾濱按照發展前景,初步規劃為兩橫三縱五條大街,每條大街街寬一百米,預先打好了多年的提前量,免得將來城市發展,交通工具擁堵,像現代哈爾濱一樣經常躍居為中國“第一塞”的城市,確實是高瞻遠矚,考慮到一千七百年之後,太難為大國師了。看來,他在哈爾濱生活,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真的是被塞車塞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