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均是從京城下來到滬市主管經濟改革工作的,他負責的重點就是金融股市這一塊。
對於社會主義國家搞市場,搞股票,京城裡面爭論不休。
馮均已經到滬市四年,從一開始的摸底調查,到現在發行股票,全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沒有任何經驗給他借鑑,全都是他們這一個工作小組一點一點,嘗試著走到現在。
去年新股發行,為了能第一時間買到股票,成千上萬的民眾聚集到了發行地點,那個時候大家都是拿著身份證,購買紙質版的股票。
那時人群翻湧,新股發行點差點發生了踩踏事件,由此可以看出,民眾對於這一新興出現的事物接受程度是多麼的高。
只是一個上午的時間,幾十萬股就這麼售空了。
正是基於這一方面的考慮,所以,這次的股票認購證,他信誓旦旦的拍板定下了500萬份打底,跟領導彙報的時候更是資訊十足。
可是現在,時間已經過去大半個月了,看著各個證券部匯總上來的銷售紀律,他只感覺一盆冷水從頭上澆了下來,在這不慎寒冷的冬日,淋了一個透心涼。
負責資料統計分析的工作人員喪著一張臉,“馮處,已經過去大半個月了,還有十幾天就截止了,照這樣的情況分析,到時候最多不超過200萬份。”
馮均極為認真的看著統計表,拍在前頭的都是熟悉的私人大戶,這些人基本上從改革一開始,就投入其中,吃到了紅利,對今年的股票發行還是充滿了信心的。
只是,股票這個東西,不是幾個私人大戶就能操縱起來,活躍起來的。
他隨意的往後翻著,看到了一個名字,有些熟悉,後面跟著的資料也是不少。
姜沐構面認購證的時候,可是做了完全的準備,孫家二老的賬戶,趙月和她,外加孫泉也被她徵用了,一共五個賬戶。
可是即便是這樣,分到她個人戶頭的也有十幾萬的份,而就是這十幾萬的份額,已經是在私人認購者的前面了。
馮均和姜沐其實只有兩面之源。
一次是在真空電子器件廠,那是他剛到滬市,以真空電子器件廠為試點,進行股份制改革,那個時候,廠子內部中層領導有了攤派任務,每個領導都要購買相應的股票份額。
因為趙月跟車間主任的關係,她被針對了,原本應該是車間主任應該購買的份額被分到了她的頭上,因此扯出後面一系列的事情。
馮均記得那個小姑娘,對工廠改革充滿了信心,更是滿心期盼這個時期的到來。
明明不大點兒一個,說話卻是一套一套的,這讓他原本起伏不定,猶豫不決的心裡倏地就平緩了下來。
第二次是在永安百貨,正好撞到這小姑娘一家人逛商場,買傢俱,而且買的都是價值不菲的傢俱。
他記得他們家的條件不富裕,單身母親帶這個閨女,生活不算是清貧,但是絕對負擔不起這樣的價格。
聽了這個小姑娘的感謝,他回去的時候立刻檢視下面傳上來的各種交易資料,一眼就看到了她的名字。
他這才明白小姑娘為什麼感謝他,國債的價格開放,還真讓這小姑娘大賺了一筆。
小小年紀,還是個高中生呢,就有如此遠見,在這樣的新浪潮中,出手果斷,倒賣國債券,賺了一大筆,她是他所瞭解到的,從中獲利的年紀最小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