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兩個月來村裡人除了老祈家大房外,可以說是連肉都沒見過。
救急不救貧,老祈家大房總不能因為自個有本事就包了四百村民的肉菜。
好在是老祈家大房搬了後離著村內較遠,平時燉肉味道也飄不到村裡去。
蓋宅子那兒祈老頭也做了這方面的防範,做飯的地點是靠近後山方向,同樣的遠離了村內。
幫做飯的婦人們能把自個份的肉菜帶回去,不過一是因為田老太挑的都是老實本分話不多的人,另一個嘛,都不蠢,做飯有工錢拿不說還能佔便宜。
比方每頓都能將分給自個的肉菜端回去給家裡的漢子和孩子們補補,又哪個願意說出來惹人眼紅的來搶自個的活計?
所以老祈家大房伙食好這點,大傢伙心裡都門兒清著但因為沒看到也沒聞到,甭管心裡怎麼想,至少至今沒鬧出什麼事兒來。
可就一個村子裡住著,又是同宗,這般兩極分化著也不能太長久,人心這玩藝兒它最經不得考驗。
“爺原就想著讓你爹哪天跟你上山,去弄只野豬下來給村裡人打打牙祭,不能讓大傢伙天天吃肉,但偶爾的來一次也省得一個個肚裡都沒油水。”
祈寶兒朝她爺豎起大拇指,她爺這把控人心的能力,真是一點不比當官的差。
鬥米恩,升米仇。
她爺就很懂把握這鬥米的度。
“爺,那七隻野豬全拿去做殺豬菜嗎?”
祈老頭失笑的抱起她往外走,“哪至於要七隻,爺原本只准備一隻就夠,大傢伙嚐嚐味兒就好了,難不成咱還能管個肉飽?
不過這回有七隻,那咱也大方些,兩隻吧,拿兩隻出來,晚上弄個殺豬菜,剩下的肉各戶再分分,正好天氣已經涼了,他們把肉再醃醃就能放得住,過年桌上也能多碗肉菜。”
所以說人老成精啊,瞧祈老頭這多有成算。
拿兩隻野豬出來,今晚大傢伙先吃頓殺豬菜,兩個月來難得的能吃到肉菜,全村人都指定感激老祈家大房感激得不成。
再等到過年時,原本應該桌上只有救濟糧的他們,桌上又有了一碗肉菜,讓這個年過得沒再那麼的寒磣,老祈家大房將再次得來全村人的感激。
貢獻出來兩隻豬,換來長達近半年全村人的感謝。
最關鍵的是,這七隻野豬還不是他們自個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