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7章 第1148話 談談前朝與前前朝(二)
那位末代皇帝一生都最是輕信身邊的內侍,也就是侍候他的大太一監——李忠。
李忠原本的姓名什麼已經無人知曉,其李姓,是那位末代皇帝賜給他的國姓,而那位末代皇帝自個姓李字棕澤。
由此就可見李忠是多麼的得這位末代皇帝的心。
李忠到底做過多少惡也已無從考究,前朝建立後,李忠這人幾乎沒在史書上留有名姓,都是被用奸/惡/閹/人這四個字所代替,明顯那些史官都覺得這人不配在史書上留有姓名,也就是些後宮的傳記中能窺到一些真相。
總之不是個玩藝兒。
史書中有記,在將士們堅守五城時,李棕澤非常害怕,怕到什麼地步呢,說是早晚朝都已經不敢去上,晚上睡覺外頭有點聲音他都能驚醒,甚至還出現了身邊有人對他不利的幻覺,還因此拔劍把一個大臣刺了個重傷。
皇帝怕,李忠也怕。
這起一義一軍要是真攻入了京城,皇帝指定是跑不了了,他李忠這皇帝身邊最寵信的宦臣也是指定甭想有好結果。
於是李忠就勸李棕澤,說:皇上啊,咱何不如趁著起一義一軍都被嶽老將軍他們拖住時先離開呢?
當然,李忠沒說得這麼的直白,但反正就是這個意思。
一開始李棕澤還挺猶豫,要逃了那皇帝豈不就當不成了?
李忠侍候了李棕澤大半輩子,可以說是最瞭解他的人,又勸他說:咱可以去東邊。
東方因為有天然屏障的原因一直都沒有外敵,但同時天然屏障也阻了他們自個出去的路,也就不存在與別國貿易啥的,再加上那些年天災的原因,還有些地理的特殊原因,綜合起來造成了東邊有大半的地方都偏貧窮,越是靠近邊境越窮。
可能是窮習慣了,朝廷對那邊也興趣不大的缺少管控,反而朝廷昏不昏憒對那影響不大,至少當時的情況如此,東邊從半道的茂城開始,就沒有起一義一軍的存在。
李忠就提議李棕澤,咱們往東走,到東邊沒有起一義一軍的地方先建個小朝廷,等嶽老將軍他們把起一義一軍都給滅了後,他們再回來。
李忠自然不能說自己是膽小害怕,他的理由是皇上不能留在京城給嶽老將軍他們增加壓力,不如離開的遠到東邊邊邊境之地,讓嶽老將軍他們能放開了膽子的打。
而且李忠是早有準備,連線路都已經安排好了。
也不曉得那李棕澤是咋個心裡迴圈,總之最後他同意了李忠的提議,還讓五萬城防軍和三千禁軍及六千御衛一塊搬光了國庫和他自個的私庫。
然後帶著皇宮的嬪妃子女,以及朝堂中和他們‘志同道合’的朝臣們一塊上路了。
李忠也是真有本事,還真就安排了條一路都安全的道走,愣是讓他們抬著一堆的財寶從京城逃到了現在的奉城。
奉城這兒原先是個守關要道,只有前後兩條通道,還都是進可攻退可守的天然好位置,是屬東面若遇戰時邊境線防線中的主要但在輿圖中又不顯的‘關隘’之一。
按著史記記載,李棕澤他們原是準備逃到昔城去,畢竟一方是高聳入天般的天然屏障,說來已經不存在邊境線這麼個說法,這兒可是有史以來從未有過戰事。
只不過當時守關的主將這麼巧的就是嶽老將軍的女婿,雖不是親生子,可這位是嶽老將軍親手教出來的人,李棕澤怎麼想是一回事,反正李忠是心虛的不敢去招惹他。
因為李忠知道嶽老將軍的為人,如果皇上落入岳家人的手裡,定是會又被送回京去,而他這個在嶽老將軍那些人眼中的妄臣賊子,定只有不得好死這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