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無夜不相思> 第8章 邀約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章 邀約 (1 / 3)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年關將近,趁著新年時節,浩浩蕩蕩的使團接連不斷地駛入京都,較之往年,每個國家的車隊隨行人員數量都大幅增加。

倒不是周邊各國刻意彰顯國力,而是今年既不僅是五年一次的“大朝”,同時也是魏朝皇帝登基十載,如此特殊的年份,藩屬國不得不更加重視此次朝貢。

倘或按照謝軒“知曉時事”的要求,他必定會勒令師兄弟三人再次前來觀看,即便是上次已經看過安南使團入京的狀況。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他的目的,不在於看到多少樂趣,而在於使三人能夠看出各國出使的深層內容。

譬如透過比較各國使團的派遣狀況,來分析周邊國家對魏朝的認同狀況。

譬如透過比較使團出使的人員分佈和財物數量,來分析主要國家的國力情況。

只是這次,他卻沒有強求。

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即將面臨科考的沈長念。

他的情況太過特殊。

魏朝的科考制度繼承前朝而形成體系,分為四個階段,童生試,鄉試,會試和殿試。

童生試自是不必說,顯赫家族出生的孩子,最低都必須要考個秀才,否則外人一問,無論是讀書人自己,還是他們的家人,都會覺得面上無光。

再加之,祁學謙變法時並沒有刻意改變童生試的背誦內容,所以沈重允許沈長念參加童生試,而沈長念也早已獲得了參加鄉試的資格。

考取鄉試者稱作舉人,坊間傳的是“只有窮秀才,沒有窮舉人”,這話不無道理。原因是舉人可以免除丁役,並且在人員空缺時可能會被授予知縣。

所以窮困些的讀書人都渴望能中舉。

可正因為鄉試是官員産生的重要歷程,甚至是基層官員的直接來源,所以祁學謙對這部分,幹預得最多。

原本和童生試類似的背誦內容,例如對“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類話的理解,生生被改變成對時事的理解,這就大幅降低了考生中舉的可能性。

於是新法剛剛出現時,讀書人對他的評價形成兩極分化的局面。支持者認為他銳意改新,是框扶江山社稷的不世之才。反對者便覺得他恣意妄為,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思選拔官員,根本就是危害社會的蠹蟲。

他也的確足夠妄為,在風口浪尖處頂著壓力,生生靠著皇帝的名頭和沈重的影響力實施變法。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