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松,清露,你二人在木江太平觀之中生活如何啊?”
眼看著即將到了邙山地界兒,本來沉寂無聲的三人組,法明道人突然間開口問道。
兩個小道童有點兒激動,一般師長這麼問,是不是意味著他們能夠拜入師長門下?真正開始修行?這可是天大的機緣啊。
“觀中生活雖然清苦,不過日日夜夜誦讀道經,也並不覺得有什麼煩悶。隨著師傅做些灑掃迎客的事情,心裡覺得踏實。”
“對對對,每日看著師傅治病救人、驅邪捉鬼,心中甚是神往。感慨我太平道偉大。”
兩人都迫不及待的開口說話,但是還強行忍耐住自己心中的欣喜,聲音有些波折。
“啊,如此啊...”
法明沉寂了一下:“你二人家中可還有什麼其他人啊?”
這個清松先回話了:“師侄家中還有父母健在,也算是城中富戶。上有兩個兄長一個姐姐,下有一個妹妹。我乃是家中幼子,所以父母將我送在太平道之中,意圖將來修行,強身健體。”
清松的身世比較符合太平道的慣例,一般都是大戶人家將幼子記在太平道。能夠修行,自然是好的。若是不能夠修行,也算是前身健體,修身養性。最關鍵的是,不影響家中的傳承和家業的繼承。
很少有將長子記在太平道,畢竟,長子需要繼承家業。
至於女孩兒,太平道道觀之中從來不招收女弟子。這也是天下道門的傳統和規矩。有了女弟子,就容易藏汙納垢。即便是道觀之中,也難免有些人凡心思動,萬一若是惹下了什麼醜聞,實在是玷汙形象。
“啊,倒是好身世。”法明道人的聲音越發的輕柔了,回頭看向了清露:“你呢?”
清露這就有些拿不出手了,所以說話有些怯怯的。
“回師叔,弟子乃是老師在鎮上撿回來來的。自小就是孤苦伶仃,無人問津。一日風雪交加,老師正好路經木江縣,看弟子可憐。於是就將弟子順手救起,養在了太平道之內。說起來也有十幾年的光景了。”
法明點點頭:“痴兒...人生總會經歷些許波折,人要往後看,前方並不重要。而且要記住,對父母莫要心懷怨恨。只要不是情非得已,誰會願意扔掉自己的孩子?”
清露點點頭:“弟子不怨父母。如今這世道,太多人吃不飽穿不暖了。能夠被老師收留,入了我太平道,也是我這輩子的福分。”
“有這個想法就好啊...”
說完這句話,法明道人就不再說話了,一行三人繼續上路。
其實從他們三個剛剛登上邙山地界的時候,宋時就已經感受到了。即便是在邙山之上,距離他們不知道有多遠。但是,他們說的話仍舊一清二楚的全部都被宋時聽在耳朵裡。
這就是神的法域,在宋時的法域之內,沒什麼事情是可以瞞得過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