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陳景書覺得皇帝的字雖然寫的……並不咋滴。
反正以陳孝祖對陳景書的要求標準來算的話, 皇帝的字確實不咋地,但皇帝也是有優點的。
比如在某些時候, 他的字就特別好用。
成功套路了徐州知府的陳景書覺得自己彷彿找到了什麼正確的應付地方官的方式。
等馮孝海問起他到底是怎麼解決徐州知府的時候, 陳景書笑眯眯道:“之前聖上賜了一幅字給我。”
馮孝海心中大驚:“難道是什麼先斬後奏之類的聖諭嗎?”
“不,”陳景書道:“聖上寫了一篇平山寺小雪。”
馮孝海:“???”
那不是你大伯的文章嗎?
可陳景書並沒有詳細解釋那天的事情,他說道:“徐州提學請我去附近幾縣看一看, 我也有這般打算,沒有什麼比當地的學子們更能體現出提學官的政績了。”
馮孝海道:“你既然要去, 恐怕官學裡就要提前打掃一番才好接待了。”
陳景書笑道:“多謝大人提醒,我明白的。”
馮孝海這是說,若陳景書只看官學裡的情況,難免有提前佈置好給他看的嫌疑。
陳景書雖然沒有去過官學, 但近些年官學風氣開始敗壞,遠不比當年, 他也是聽說過的。
大晉所謂官學自然是指官辦學府,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國子監,但除了國子監之外, 個地方也都有官學,一般是考過了童生試, 也就是說有了秀才的功名之後才能進的。
但連國子監都能花錢進, 地方官學自然不可能比國子監更加嚴格,再加上地方官學也難像國子監那般還分什麼南監北監, 如此一來, 時日久了, 風氣敗壞也是難免的事情。
第二日趙統領那裡分了一部分人跟陳景書,另外徐州府衙自然也有衙役跟著,陳景書便與徐州提學往地方上去了。
這一路上陳景書都只管聽,偶爾問幾句,並不多說什麼,看起來好像完全沒有什麼懷疑似的,特別好忽悠。
不過陳景書也確實沒發現什麼大問題。
小問題確實有,但水至清則無魚,官場更是如此,想要找一個十全十美,辦事沒有任何問題的官員,這也是不大可能的事情,因此只要沒有大問題,陳景書並不打算做什麼。
其實真要說起來,讀書人間的事情,陳景書打探起來恐怕比徐州提學更加方便呢。
揚州作為帶草社的起家之地,又經過多年經營,如今莫說是一個揚州,便是在寧州省各地也都有帶草社的分社存在,因此陳景書很確定徐州提學沒什麼大問題,縱然有些小毛病,卻也不影響大局,若給個評價,哪怕不說優秀,也能稱得上良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