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書時常有這樣的‘謙虛’,但其實很多人的謙虛是口頭上的謙虛,他們知道自己做了怎樣的事情,只是並不在表面上表露出自己的驕傲而已,但陳景書卻是真的並不覺得自己做了很厲害的事情。
與之相對的,是陳景書在許多大家都並不在意的事情上表現的極為看重,並且很為自己的一點成就感到驕傲。
這是個很奇怪的人。
他出身世家大族,卻半點不見世家公子的樣子,這並非是說陳景書沒有世家公子的教養學識,實際上以陳景書目前的成就來說,他已經是各家公子的楷模了,是很多人一輩子都無法超越的那種。
但世家公子看尋常百姓們的時候,是帶著一種高高在上的俯視的,陳景書卻不同。
蔣英覺得陳景書看這個世界的角度似乎天生就和別人不一樣。
可那又有什麼關系呢?
蔣英覺得自己只需要知道陳景書是自己的恩人就夠了。
陳景書倒不知道自己在別人眼裡是個怪人,在參加完菖蒲的婚禮之後,他很快投入到新工作裡去了。
他開始精選書籍。
之前與王提學在靈通寺與靈通寺大和尚的一番對話讓陳景書萌生了辦一個公共圖書館的想法。
家境貧寒的讀書人其實買不起很多書,能買全四書五經都很不容易了。
但這就跟後世學習是一樣的,你只買得起教科書,買不起輔助材料,也買不起習題冊,更買不起什麼模擬卷真題卷,只靠著幾本教科書,甚至都不能去學校,只能在家自學,這種情況想要學出好成績,可真是不容易的。
或者說,這簡直是難於登天了。
可要是叫陳景書給家境貧寒的讀書人每人送上幾套書……都用不著全天下,只一個揚州就能叫陳景書吃不消。
圖書館無疑是資源利用最合理的方式了。
何況和多年以後每年都需要新材料不同,如今的科舉材料那可真是拿著爺爺的教材都能學的。
因此除了最初的投資之外,之後只要好好管理養護,後期投資其實並不算大,陳景書算一算覺得自己目前完全有能力做這件事情。
於是陳景書用了兩天的時間,整理出了一份書單,然後將書單上的書每個買十套,若是使用頻率更高的,就添成二十套,另外又找了些比較出名的詩賦文集和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書籍,不過這種書就不用太多,陳景書還把自己編寫的數學入門放了五套進去。
但就算這麼著,其實真的擺開了,這書也算不上特別多。
如今濟養院已經頗有規模,陳景書便在濟養院旁邊選了個二層小樓,把書放進去,一是給濟養院用,二是將這圖書館直接掛在濟養院下頭管理也方便許多。
對於陳景書來說,他很清楚自己只佔了個見識多點的優勢,若論實際執行,他還是不要瞎指揮比較好。
事實也就是,在陳景書秉承著不懂的堅決不瞎指揮的精神之下,他各項産業都發展良好。
嗯,後世三歲小孩都知道,老闆是不是全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專業人才嘛。
不過叫陳景書沒想到的是,他原本只是在那二層小樓的一層放幾列大書架,剩餘的空間和二樓則都改造成了可供讀書的桌椅等,甚至還隔出一個小隔間來做茶室,若有路途遙遠的,早上來了中午不便回去,甚至還能在裡頭吃點東西,可最後除了這小茶室,二樓的空間壓根就沒保住。
在聽說自家副社辦了個免費開放的圖書館之後,揚州帶草社的社員們你捐一本我捐兩本的,很快就把陳景書二樓的空間也填滿了。
如吳玉棠的吳家和鄭澐的鄭家之類的大戶,甚至一次性捐了上百本。
最後陳景書不得不另外選址,又辦了一個分館。
……這還沒正式開門就得辦分館的情況也讓人頗為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