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滿朝大臣都沉默了。
哦對,按照一般慣例來說,陳景書如今這年紀,多數還在忙著考舉人呢。
皇帝道:“朕也不是不知道,多數人都是三十歲,四十歲才中了進士,之後做官十幾年,混到五六十歲,也差不多可以做個總督了,但陳景書不一樣嘛。”
陳景書十八歲就中了狀元啊!
而且是個含金量超高的六元及第,和普通的狀元都不同,更別提是進士了。
而且,能夠十八歲就中得六元及第,本就證明陳景書比一般人優秀,那麼他晉升比旁人快也就很正常了。
這麼一算,陳景書從中狀元到如今也快有十來年了,如果真的照著皇帝之前的方法算,在旁人身上,這就相當於五十歲上下嘛。
這好像……也沒毛病?
沒毛病才怪呢!
但眾人看著皇帝如今的身子骨,再考慮一下太子殿下與陳景書的關系,聰明點的,都琢磨出到底是怎麼回事了。
若是旁人,他們除了年齡,還能以資歷和功勞說話,但對於陳景書,好像這一點壓根不管用。
趙載桓一早就冷笑著說過:“無能之輩才熬資歷,有才幹者自當憑功勳,我大晉就是熬資歷的官員太多了!”
要說陳景書沒功勞……看看沿海地區這兩年的稅收,誰都說不出這話來。
從一個百廢待興的重災區到如今大晉的稅收支柱之一,只用了不到五年的時間,這種成績,誰都說不出個不是來,否則只要一句話就夠了“你bb,你倒是拿出個更好的辦法來啊”。
沒人能在這事上說陳景書不行。
北靜王對陳景書更是推崇了。
應該說沿海政績如此之好,北靜王可是最大的受益人,他自然是旗幟鮮明的支援陳景書。
嗯,表面上是支援陳景書,實際上是向太子和皇帝賣好。
站錯隊這種事,北靜王覺得人這一輩子有一次也就夠了。
於是陳景書的職位就這麼定下了。
當然,和陳景書一起懵逼的還有黛玉。
畢竟,總督夫人……肯定是要封誥命的吧?
接到聖旨的時候,黛玉看看自己那已經能打醬油,但卻還沒見過親爹一面的女兒,再想想陳景書這簡直比話本裡還要誇張的晉升速度,已經啥都不想說了。
就……還是漲個零花錢吧。
於是因為多年不歸家被斷了零花錢的陳景書,終於在時隔幾年之後,再次收到了充滿了黛玉風格的厚厚一疊‘零花錢’。
陳景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