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黃曆的第五個一百年,史稱“自由信仰世紀”。
上次說過,之前的封神世紀,為了爭奪信仰,大陸各族發生了一系列的混戰。
不過隨著各族高手要麼成功封神飛昇,要麼失敗隕落,關於信仰的爭奪逐漸達到了某種平衡。
尤其是基於的信仰特點,一旦有人成功信仰封神,哪怕他已經不在人間,但他的傳說繼續流傳之下,依然會分去民眾的大量信仰。
以矮人族為例,他們第二代的王封神了,難道矮人們就不信仰先王改信第三代王新王)了麼?
不可能的。
最多是信仰先王的同時,也分出點信仰給新王。
也就是說,越到後面,後來者能獲得的信仰會越少,最後更多的得靠自己修行。
這也是封神世紀後,大陸很少再有神階出現的原因。
而當信仰的爭奪變得“吃力不討好”之後,信仰之爭自然也就逐漸平息。
所以,炎黃曆第五個一百年,大陸進入了一個自由信仰的時代,也是相對和平的年代。
當然了,太平盛世之下,各族自由發展,民眾安居樂業,歷史反而就沒有什麼好記載的。
至少在李毅看來,沒有什麼值得記住的。
唯一有點意義的事,也就是人族主城——伊甸城建立。
這代表了人族勉強算是恢復了名義上的統一,圈地自萌了近百年的新都城也開始恢復和人族其他各城的交流。
不過,這些李毅也是不怎麼在意就是了。
如是,大陸上和平了近百年,然後迎來了炎黃曆第六個一百年。
……
炎黃曆第六個一百年,有一個讓李毅討厭的名字:
聖庭世紀。
在這個世紀,重新積攢到足夠底蘊的聖庭,也就是教會勢力橫空出世,重新在大陸上掀起了信仰之爭,並且取得了足以稱之為輝煌的成績。
這過程中,教會勢力在異族領地內的發展倒也說不上特別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