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現在大船上的貨物是要帶出海的,不能連路都賣沒了,因此陶秋菊得趕緊趕回去安排人手回去金陵城那邊拿貨,然後再來蘇州這邊交易。
他們這一路過來,都是這樣操作的,可以說是一路前行一路開拓商路,靠的便是他們的産品力,畢竟沒有哪個地方的人能夠拒絕這些特效藥丸和這些聽都沒聽說過的便捷食品。
而隨著他們的船越往東邊走,談下來的單子越多,金陵城那邊逐漸收到訊息,所有的工廠和作坊都開足了馬力加緊生産,整個金陵城沒有因為他們的離開而停止轉動,反而轉得更快了。
湯小米之前負責的藥丸生産工廠,可以說是城內現在規模和産量最大的工坊了,但是現在整個工坊的運轉已經不需要她親自盯著了,一層一層的管理人員到位後,這個工坊仿若一臺自動機器,可以自我良好運轉。
而整個金陵城類似,陶秋菊當初佈下的人手,此時已經在各個崗位上分頭發揮起來作用,以至於整個金陵城也沿著她規劃好的既有路徑運轉著。
不過到底還是心繫金陵城那邊,所以陶秋菊和湯大強商議後,還是決定盡快離開蘇州繼續東行出海,這樣才能盡快完成這趟出行任務,趕在年底之前趕回來,不至於跨到明年。
因此湯小米只得惋惜地去不了城外的陽澄湖一探究竟了,完成補給後,大船下午時分就又啟航出發了。
這一次,直奔東海入海口。
蘇州位於長江口附近,他們這一行可以選擇長江口的直接出海口,劉郡尉給他們搭的路子就是最近的太倉港作為出海港。
一路還算順利地抵達太倉港,接下來就是一邊補給,一邊觀察和等待,需要根據風向、海流等自然條件選擇最佳出海時機,這個技術問題就交給了全能的湯大強。
湯小米對這些技術層面的實現不太感興趣,只專注欣賞著千年前的太倉港自然和人文風光。反而是四個弟弟,每日都跟在湯大強後面,學這學那,對整個航海這一套非常感興趣。
尤其是湯承武作為大哥,更是覺得要給弟弟們帶好頭,每日學習非常認真努力,練武也越發刻苦,每日都要跟著船上的武師傅學上至少半天,只因為他已經信誓旦旦給爹孃和姐姐保證,說自己是大哥哥會照顧好弟弟們的。
幾個小小男子漢都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成長起來,看得湯小米一家三口都欣慰不已。
回想穿越過來這幾年,最大的收獲除了金陵城的建設之外,最大的便是把這四個孩子給養好了。
要不是他們穿過來,他們四個估計都是餓死或者是被戰亂波及慘死的下場,如今吃飽穿暖且長得如此根正苗紅,還是很讓人欣慰的。
其中付出最多的可以說是湯小米了,後面陶秋菊和湯大強各自忙於事業,她可是專心帶了很長一段時間孩子的,每日可以說是為了他們的健康成長操碎了心。
如今聽著四個弟弟信誓旦旦要保護自己的話語,她頗有一種吾家有兒初長成的欣慰,笑容裡都不自覺帶上了一點慈祥的味道,要知道在這之前她可只是個清純無暇的女大啊。
不過沒容她感嘆多久,很快就到了他們出海的時候,終於等到了一個好的時機。
湯大強調好他自研的指南針,一聲令下,大船啟動準備入海了。
這一天的天氣很晴朗,東北信風穩定且方向單一,非常利於長途海上航行,加上計算好的順潮時間,航行速度不斷加快,在大家的歡呼聲中,大船順利入了海,向著更遠處的深海駛去。
眼見著大船行穩,船頭駕t駛艙上面的湯大強不由得鬆了一口氣,這算是對他之前研究成果的檢驗了,總算是成功透過檢驗,一切都是計算之中,科學誠不欺我。
他如此想著,交待了邊上的副船長幾句話,然後連忙就回二樓船艙了,他此刻的心情要趕緊和妻子女兒分享一番。
湯小米正和陶秋菊正坐在二樓的船艙裡,享受著外面海面風景的壯麗。
與河面或湖面相比,這是一種截然不同的景觀。眼前一望無際的海面,無數的小波浪在陽光的照射下閃爍著銀色的光芒,它們時而聚整合一片,時而分散開來,彷彿是一幅無盡的畫卷,讓人心曠神怡。
海天相接的地方,天空中的雲彩與海面上的波浪相互映襯,彷彿是大自然的藝術品。遠處的海鷗翺翔在藍天白雲之間,它們的尖銳的鳴叫聲打破著海面的寧靜,為這片廣闊的海洋增添了一絲生機與活力。而海面上的風帶著鹹鹹的海味,輕輕拂過她們的臉頰,使她們感受到海洋的獨特魅力。
湯大強進來的時候,她們母女倆正閉眼聆聽著海浪拍打著船身的聲音,沉浸在這片無垠的海面中,感受著海洋的力量與美麗。
而四個弟弟則是都在一樓的船艙裡面,與水手們一齊關注著大船的航行。
他們一家三口在靜謐的船艙裡互相對視一眼,只覺得此時千言萬語想說出口,可是還沒來得及說,隨著“嘭!”的一聲巨響,他們都在一陣劇痛中失去了知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