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路代州府,折可求在數日前已經從雲中趕至此處,同行的還有一萬五千折家精兵!
今日代州府已經接到麻古寨的通報,義勇先鋒軍宣贊舍人李綱帶著二百餘人已經從恆山歸境,攜擔架數十付,似載有物,義勇軍看守甚緊,不能近觀。
看著這個通報,折可求鄒起眉頭,婆娑著手邊的茶杯。李綱回來了?帶了二百多人,幾十付擔架,這是什麼意思?他真的無法明白。
不是說義勇軍去攻取取懷仁嗎?怎麼李綱從應州恆山這邊入境?照理說應該說是從雁門關入境才對啊,況且義勇軍總數不過三千,怎麼會單單求援就派出二百人,那幾十付擔架又是怎麼回事?
折可求想不通,不過沒有多大關係,麻古寨到代州也不算遠,信使到了,想必李綱也是快到了。等他到了,自然就知道實情。雖然他已經把此事暫且擱置一旁,但還是揣著滿腹的好奇,究竟李綱為何回來,那擔架上帶的又是什麼人,至於要看守如此緊密,連本朝兵馬都不能一觀。
折可求放下麻古寨的呈報,開始關注北面朔州應州的情報來,這些雁門關前線傳回的情報對他來說不是好奇了,是頭疼。
今日北面遼境一線關寨傳來的折報不少,俱是關於遼軍集結重兵大舉行動的訊息,遼國西京道大舉徵發鄉兵,朔應二州重軍雲集,雁門關外河陰長城一線足有數萬大軍駐防,這麼大的陣仗,是不是西京道內除了什麼狀況,還是宋江已經攻陷了懷仁?
折可求思來想去,只有這種可能,只有宋江攻陷懷仁,才可能引發遼軍對我河東的嚴密防守,可是為何李綱會再這麼多天前就從恆山入境?這其中又會有什麼聯絡。況且宋江奇襲懷仁,遼軍怎會行動如此迅速?
耶律大石也在困惑之中,五日之前他就已經趕到了懷仁城下,懷仁城果然為宋軍所佔據,城頭上飄揚著一面血紅的大旗:“大宋義勇先鋒軍”。他困惑的並不是懷仁有多麼難以攻克,而是要不要攻城,能不能攻城!
蕭幹隨怨軍西進,一路上收攏殘兵,總算也聚集了千餘人馬。兩家兵馬合在一處,兩萬多大軍將懷仁城團團圍住。
經歷那一夜慘敗,蕭幹再不敢掉以輕心,變得格外的小心謹慎。兩人也先不攻城,只是廣發令牌,調動西京道所有軍馬,管他鄉兵,部族兵,統統徵召起來。除開圍困懷仁之外,還要嚴防河東宋軍北上增援。
畢竟懷仁距離南朝代州只不過百多里路,不光是西京道,南京、中京局勢都緊張起來。南京道早在耶律延禧被俘前就開始對南邊嚴密防範,中京道是接到蕭奉先的赦令大舉收縮防守。不曾想這次遼軍的退縮防禦,倒也引起女直人的狐疑,中京上京各州縣的戰火忽然消弭,兩國都是收縮自己兵力,變得怪異的平靜起來。
遼主耶律延禧被宋軍俘虜的訊息,已經慢慢的傳了出去。一方面御帳親軍逃兵所去四面八方,無法管束,另一方面有蕭奉先在暗中推波助瀾。更何況在涿鹿山下,奚軍與奉聖州軍馬都是看到現場,這人多眼雜的,想瞞也瞞不住多久。不過尚只是在小範圍的流傳,在朝廷沒有明喻之前,誰也不敢在外面公然聲張,此事只是在一小部分王親顯貴中傳播。
現在遼國上下一片恐慌,明裡大家都裝作無事,暗地之中紛紛聚會商討後事。要是遼主不能生還,該立誰為新主?但是誰也不敢先提出此議!因為陛下尚且在遼境之內,而且宋軍已經被大石林牙與蕭大王困住,誰也不知道究竟能不能救出來。要是萬一耶律延禧被救了出來,膽敢提出另立新主的臣子,只要遼主一回,必然活不過一日!
耶律大石與蕭幹圍困懷仁,卻遲遲不敢攻城,同樣是因為這個原因。
現在他們帳下兵馬越來越多,已有五萬多人。要是當真攻城,就算義勇軍再驍勇善戰,恐怕也守不住幾日。宋江手下只有二千餘人,站滿城牆都嫌不夠,同時還要彈壓城中降兵和百姓。
遼軍不敢攻城,並非害怕義勇軍的勇武,而是擔心遼主的安全罷了。耶律大石與蕭幹都有顧忌,要是宋軍被逼走投無路,先行殺害了陛下和各位重臣,這個責任誰來承擔?不說這間接的弒君大罪,就說那數十高官顯爵的親族好友,就能把他們二位直接打入十八層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