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宋梟雄> 六六節 捷報還是遺書?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六六節 捷報還是遺書? (1 / 2)

徽宗皇帝要眾臣拿出一個封賞的法子出來,不料眾臣卻都是沉默不語,倒是蔡太師直言進諫,直說眼下不是封賞之時,當務之急是迎遼主進京和出兵北上增援宋江!

徽宗皇帝思量一下,的確如此,要是宋江回不來,那所謂封賞還有多大的意義?不過此事他還是放在了心上,宋江此次北上,算是給大宋爭了一個天大的面子!

他又想起趙良嗣六月與金打成盟約返回之後,在朝中大肆宣揚女直人的驍勇善戰,遼國上京城被金國一鼓而下!不少朝中大臣都因為此事而紛紛轉變風向,變成反對出兵伐遼,這其中就有西軍和禁軍中的不少武將。

現在宋江立功正是當時!正好說明我大宋的軍馬一樣精銳,遼國已經不堪一擊?證明了北上收復燕雲之策的確可行!戰敗遼國只在反掌之間!也是恰恰解了當今陛下的困境,這樣的人不賞,何樣的才賞?

不過發兵北上增援之事,還有個難處,那就是誰都不知宋江和義勇軍不知道現在身在何處,那該去哪裡增援?

朝臣們聽得蔡京之言,紛紛點頭,除了幾個童貫的死黨之外,都是贊同此議。可是同樣的問題擺在眼前,宋江義勇軍究竟身在何處!

蔡太師見大家都是束手無策,上前進言道:“陛下,雖是現在不知義勇軍的去向,但看遼國西京道大軍戒備,想來義勇軍該是到了西京道。應下令西軍北上代州,與河東軍一道北上征伐,取西京戰略之地,為明年收復燕雲打下鋪墊!”

徽宗聽了有些心動,蔡京之言或有道理,遼軍如今不堪一戰,御帳親軍都抵不過宋江義勇民軍。要是精銳西軍一到,那遼國西京兵怎能抵禦?要是今年下了西京大同,明年收復燕雲不過輕而易舉、反掌之間!

不想另一班站在最前方一直不發一言的童貫,現在大步走了出來,竟然連聲制止:“陛下,此議萬萬不可!”

徽宗訝異,童貫不是北伐中堅,一向都是吵嚷著要儘快出兵的?緣何現在卻出來阻撓?

童貫俯身說道:“陛下,代州戰報說,遼國西京現在大軍雲集;前些日接報,南京道也是防備日緊。這時並非北上良機!蔡太師之言大為失策,我朝軍馬糧餉都尚不齊備,勝了尚且好說,要是敗了,明年如何北伐?”

蔡京異常惱怒,一旁冷笑道:“童太尉,你說如今不能勝,那你明年就一定能勝?你可知道現在正是最好時機,趁著遼主被擒時速速發兵,遼人一旦知道耶律延禧已被我大宋拿獲,想必士氣低落,更加上遼國並未立太子之位,帝位空虛,怎能不起紛爭?此時不動,難道還要等遼國內部塵埃落定、同仇敵愾之時再去?”

童貫堅決反對,樞密院中諸將也是同口聲援,說是現在兵馬未整,糧草不齊,不能盲目北上否則必敗。蔡京和諸多文臣卻異口同聲,要官家定下大計,抓住時機趁虛而入,打遼人一個措手不及。

這朝中兩派之爭,當真滑稽可笑。原本最堅決要北伐的一派,現在反口說要暫緩;原來不贊成北上這派,也開始附和起蔡京之言,要速速發兵北上收回故土。

其實爭辯中的大部分人都知道,這個時候要能北上,是不是最佳的時間誰也說不清,關鍵是對誰更有利。北伐這件事情最大的問題是,誰才是北伐的主導者!這也就是童貫堅決不同意現在北上的緣故。

此次若是北伐,皆因宋江引起,要不是他深入敵境俘獲遼主,便不可能有此良機,他當是北上首功!其次要西軍與河東軍北上,這臨時起兵,又是蔡太師諫言,和童貫一樣沒什麼關係,就算官家用童貫為帥,等他到了邊境,說不定戰事都已經完結了,他哪裡能分到半點功勞?

蔡京更是深知此處,將前前後後的方略想的清清楚楚!今日朝堂上的一切,早在他的計劃之內,不光是現在,一會還要有一個更加沉重的秤砣要堆上來!童貫哪裡知道,蔡太師早就是胸有成竹,志不在此,別看這現在帶著自己這方一力堅持,實際上另有打算。

自己的兩位最重之臣,一文一武起了爭端,徽宗皇帝犯了難。於心而言,徽宗是想要北上的,可是童貫在當朝算得上最知兵的大臣,也是徽宗最親信的大臣之一,他的堅決反對,官家心中也犯起了疑,猶豫不決起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