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住懷仁城的四營中,蕭幹統御的是西營。西營原本只有一千多騎兵,這麼多日來,陸續有部族騎兵趕到增援。其中也有不少奚族騎士,這些騎軍有半數都歸在蕭幹軍中,防備宋江西逃。
蕭乾點起帳下所有騎軍,也有七八千人之眾。來不及做什麼訓示,蕭幹便大聲下令出發,大軍戰馬齊嘶,揚起了遮天蔽日的灰塵,繞過城池直接向東,也不和其他營寨大聲招呼,急速向義勇軍遁去方向追來。
這時,距離宋江的突圍已經過了個把時辰。有了一個時辰時間的緩衝,義勇軍已經調整好了步伐,行進得好整以暇,用著最快的行軍速度向東疾馳。
這個時候已經不是在乎馬力的時刻了,速度才是最重要的。能拉開追兵一刻,就多了一份保命的希望!所有將士也都明白這個道理,盡力的保持著最高的速度,只要所有人都能跟上,就片刻都不停歇!
遼國西京道茫茫原野中,宋江和蕭幹兩支人馬又重新開始了新的一輪行軍競賽。
與上次相同,蕭幹依舊是吃虧的。兩支軍隊比較起來,蕭乾的帳下兵士騎術更加精湛,畢竟是從小在馬背上長大的。可除了這一點外,影響速度的東西還有很多。
義勇軍雖然騎術差些,但是此次突圍,義勇軍士提前做好了準備,而遼軍則是措手不及,臨時出發追趕。別的不說,蕭幹現在連早食都還未用過,何況普通的兵士?
再則雖然遼軍人多,但是馬匹並不算多。遼軍正兵配置一人三馬,這些臨時聚集的騎軍遠遠沒有達到這個標準,馬匹多些的兵士一人三馬,少些的只有一馬。時間稍微一長,前後的距離便要拉開。馬多者的速度被馬少者拖累,又不能撇下別人自己上前,整支軍馬的速度就被壓了下來。
蕭幹行在大隊之前,看著前後已經拉開五里的軍陣,心中也是焦急萬分。可是他也只有無可奈何的份,現在最好的法子就是將馬匹全部歸攏,然後平均分配。但這是萬萬不能的,因為這些戰馬都是部族戰士的私產,要是奪了人家的馬匹,也不需要再追敵,自己內部就要亂起來。
一追一逃之間,距離原來越遠。由早晨開始的三十餘里到晚間的六十餘里。是夜,宋江已經過了弘州,蕭幹卻還在弘州城西十里處緩緩慢行。他的騎軍已是不能再跑了,不少只有匹馬的兵士已經掉隊,被遠遠甩在了大隊之後。
蕭幹唯有安排今天夜裡,全軍在弘州城外紮營,然後徵調馬匹,整頓好了再行追擊,否則的話,不要等追到,自己這支大軍十停中至少要掉隊五停。
蕭乾重新做著計劃,宋江也沒有閒著,今天又是一日的長途奔徙,幸虧在懷仁城中休養了十餘天,不然騎術尚不算佳的義勇將士們怎麼吃得消。而且現在,又出現了一個新問題緊緊的困擾著他,義勇軍幾場大戰下來,陣亡極多,傷者也是不少,雖說大部都是輕傷,現在都養得差不多了,可還是有百餘重傷者!
這次突圍,宋江把所有的重傷員都帶在了軍中,用繩索牢牢的捆住,躺在兩馬中間搭著的網袋中隨軍而行。這一路下來,所有傷員都是緊咬牙關,就算再顛簸再痛也不發一聲。可是意志終究不能戰勝傷痛,已經有幾傷勢嚴重者熬不住這般的折磨,快要支撐不住了!
宋江此刻正是站在這幾個暈死過去的兄弟面前思考著這個問題,按照路程還要這樣行軍三日,這眾多的傷員能不能跟上?恐怕很難,但是速度依舊不能降,要是被遼軍追上來,那就不是這傷員性命的問題了,而是全軍的性命問題!
宋江猶豫著,是不是分兵?派些人護送傷者南下!可是隻剩下兩千人的義勇軍已經單薄得很,要再次分兵,以後的路怎麼走?
他不能不猶豫,現在雖是進了蔚州境內最北面,也應該拉開追兵不少距離,但是要護送百餘重傷者南下,人數不能少於數百,不然萬一遇見小股巡邊的遼軍都逃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