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宋梟雄> 第六節 人不寐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節 人不寐 (1 / 2)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瀏覽器上輸入看最新更新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城牆上的戍卒端端正正站立,眼神卻不時偷偷打量著扶垛而立的自家主帥。看著這般年輕的安撫使大人口中吟唱著詞句,這個最底層的小兵心裡卻是另外的一番滋味。

在傳聞中這位濟寧侯爺,是個頂天立地的英雄好漢,據說曾經帶千人在遼國十萬軍中殺了個三進三出,斬將奪旗只是等閒。可是自從大帥到了熙州城已快兩月了,除了那麼幾次輕衣裘馬帶幾十個護衛出城去踏青賞景,竟然一次軍營都沒去過,更別說帶兵打仗了。

難道說從前聽來的東西都是假的不成?這位新到的大帥怎麼看都不像個統兵的樣子,和城中的文人士子完全沒有區別。一邊想著,老兵心中暗暗的嘆息,現在攤上這麼個主將,看來秦鳳一路未來戰事一起前途堪憂。

和宋江的閒適恰恰相反,熙州城最近一個月來可是熱鬧的很,隔三岔五的就有東面的商隊經過。說起來這些商隊也是奇怪得很,運來的全都是糧食茶葉,其他的東西半點也瞧不見,就這些東西也從不在熙州城售賣,只在州城經過再往西去。

更讓人感到奇怪的是,普通商隊過來售賣完貨物之後,總是要買些牛馬牲口回去。這個把月來的商隊只見向西走,卻看不見返程的,總不是要把那些個物事送到極西面的回鶻人那去吧。

不管人們多麼奇怪,可也想不到緣由。那些商隊手中都有安撫使大人的通行手令,也不會有人去那麼多事,說不定都是朝廷的探子,要去西面偵查敵情的。只是朝廷怎麼可能一次派出那麼多的探子西行,要知道這兩個月走過的商隊少說也有一兩萬人了。

熙州百姓的興奮早就過去,兩個月來宋江日日在城中高臥,從來不見有什麼有力的舉措。對前些日河湟兩州和西寧州的的混亂,被吐蕃人圍困的事情不聞不問,就像從未發生過這些事情一樣。這樣的結果讓西北原本興奮的官民大失所望。不過也有不少人感到慶幸,風傳宋江此人尤為好戰,原來也只不過是以訛傳訛罷了。

西北的軍民失望伴著僥倖,其實來個這樣的大帥也不錯,起碼能讓西北的百姓安寧幾年。連年不斷的征戰實在是太苦,十五年間,西北之地荒廢農田無數,戰死的民夫百姓達數十萬之眾,也該歇上一歇了。

宋大帥雖不出城,可是事情還是做的。幾個月來,他對熙州境內的具體事務部去理睬,全部交由本地官員處置。他只做了兩件事,第一件通令沿邊所有寨堡將領,日夜戒備嚴防死守,絕不可輕起邊釁,否則軍法從事。

這件事情正合沿邊寨堡禁軍諸將的心意,喜歡打仗的都是軍中高階將領,衝殺在第一線的禁軍將士,誰不像想著平安度日。打仗時要死人的,死的基本都是中下級的軍官和士兵。

第二件事情更是讓西北秦鳳路一片歡騰,安撫使大人一改前任的做法,他在各個州縣駐防的三十萬民軍弓手中,精心選拔出來最健壯的三萬人,調這些人全部聚集到熙州城進行集訓。這三萬人雖然還是民軍的稱呼,可一反常例全部配給軍餉,與禁軍平齊,但臉上並不刺字,六年之後就可以自願退出。

除了這三萬配餉人員,其餘二十多萬民軍弓手全部撥給錢糧發回原籍,讓大家回家種田勞作。雖然所發遣散費微乎其微,每人只有半貫錢。但這是破天荒來的第一次,民軍弓手們第一次拿到朝廷的餉銀。要是從前別說拿錢,就吃的乾糧持的弓箭都得自己自備。

一時之間宋侯爺的勇武被世人淡忘,隨之仁義之名卻遍傳西北。除了民軍弓手遣散外,西北之地長期服勞役的五十萬民夫,也發還歸家絕大部分,只留下兩萬人做著來往運輸軍資的事宜。這兩萬人並不是強徵,而是自願留下的,因為每人除了衙門負責吃食,每月還能有一貫的工錢。

一貫錢在大宋能幹什麼,能買到兩百斤的米麵,在西北基本足夠一家的開銷了。為了這一貫錢的工錢,想要留下繼續勞役還需得選拔,參選者足有二十萬人。一個壯丁在家裡田地半年也未必能賺得一貫,留下一個月就能有這麼多,誰能不眼紅。

不過這些弓手民夫也不是簡單的遣散了事,返家之後按照每莊每裡的地域依舊劃分結為民軍。每個人每月必須統一抽出五日的時間進行操練,這練的不再是射箭,而是長槍刺擊之術和佇列。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