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宋梟雄> 二一節 荒唐鬧劇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二一節 荒唐鬧劇

義勇軍副帥吳家亮很頭疼,自己軍馬圍住的通川堡,其中突門部的番眾拒不投降。瀏覽器上輸入看最新更新吳家亮沒有太多的時間耗在這裡,前面前鋒軍輕騎突襲南宗堡,為了追求速度,捨棄了甲冑糧草,要是突襲不成的話,自己不能及時接應上去定要損失慘重。

現在通川堡最高處狼煙升起,想必是發出訊號請附近吐蕃部眾支援,對於這個吳家亮倒不放在心上。他所痛苦的眼前的堡寨依山而建,堅石壁壘一時間無從下手。這一帶地處平原樹木極少,要打製攻城器械都難辦,如何才能用最短的時間攻下此處?

吳家亮圍著通川堡繞行一圈,最後站在浩灃河畔向西面極目遠眺。算算時間,前鋒軍應該已經開始接戰了,自己中軍和前鋒距離足有一天的路程,必須速戰速決,及早趕上去增援。這個地方地處咽喉繞行是萬萬不行了,如何硬攻也要攻下來。

“嗚~嗚~”

中軍號角響起,數匹快馬奔向通川堡大門,為首騎士手持紅旗迎風招展,將到一箭之地隨即勒住戰馬大聲喊道:“堡中吐蕃番眾聽著,大宋義勇軍統制吳將軍令下,限突門部番眾在一個時辰內開門納降,否則等到城破之時,不論男女老幼全部處死!”

這般殺氣騰騰的威脅一出,通川堡寨牆上守衛的番兵一片騷亂。大宋的軍馬向來講究仁義之師,從不會屠殺百姓,怎麼今天放下這般狠話,到底是真是假?突門部族長術章里正站在城頭,對此話嗤之以鼻,他決計不信眼前的宋軍能幹出這種事情來。

術章裡對大宋瞭解甚深,宋軍的統帥都是文人,整日裡聖人之言不斷,絕不可能行屠夫之事。要是這番話是北面的党項人說的,他一定會下令投降,因為這座堡寨是守不久的。

他心知通川堡的致命缺點,那就是沒有水源,這也是大部分依山而建的營寨的致命之處。通川堡距離浩灃河不過裡許,平日水源自然不缺,可是現在大軍圍城,境況就堪憂了。堡寨內雖然也有少許存水,可六七千人困守在內維持不了兩天的。

他現在想賭一賭,看這支宋軍的輜重極少,並不像久困圍城的模樣。要是他賭贏了將來在湟州吐蕃中,突門部立刻就要名聲鵲起,說不定小王子還會讓他統領湟北諸部,這就是一個絕好的機會。

術章裡比吐蕃其他小部落的頭人們都看得深遠,他知道西北宋軍的精銳都已經離境,現在正是最空虛得時候,小王子的復國大計極有可能成功。術章裡是個野心勃勃之輩,自己統率這麼個小族部,要不行些險事怎麼能引人注目?

唯一讓他惋惜的是,宋軍這次來得突兀,他只來得及將部眾收攏進城,族中的牲畜牛馬等,大部遺棄在外被宋軍所獲,這不由得讓他心疼無比。

義勇軍騎士在陣前連呼幾遍,城頭上鴉雀無聲,吳家亮遠遠望去,知道此戰不可避免了,終於下定了決心準備強行攻城。幸好這裡只是一個小部落的堡寨,城高不過一丈多些,城外沒有什麼護城河,只有丈許寬的一條深溝,真要強攻也不算難。要是換成真正數丈高的城池,吳家亮如何都不會升起攻城的念頭。義勇軍到現在全軍不過幾萬人,這還是大首領費盡心機才草創的局面,每一個將士的傷亡都會讓他肉疼萬分。

“傳令,後軍在附近二十里內砍伐樹木,製造雲梯。中軍圍城監視城中番兵,前軍四面警戒,哨探派出三十里外巡視。”

吳家亮看著天色下令道,趁著離天黑還有一段時間,加緊打造器械今天要連夜攻城。一邊下著準備攻城的命令,他心中卻隱隱有些擔心,自家義勇軍自建軍以來還從未真正的攻打過城池,雖說眼前的寨堡也算不上什麼城池,可畢竟比平地作戰難得多。

“傳我軍令下去,召集眾將前來議事。”吳家亮撥轉馬頭向後就走,他還是放心不下,既沒有充足的時間,又沒有攻城器械,要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拿下這座寨堡,又怎麼避免太大的傷亡?

大宋西北的戰事,悄無聲息的突然開始,這個時候整個朝堂上絲毫沒有收到訊息,正議論紛紛卻是別的事情,北伐。

宋金之間盟約已成,今年的年底大軍就要北上伐遼,事後兩家平分遼土,南京西京之地歸宋,其餘歸金人所有。

伐遼這個方向是早就定好的,兩國之間的盟約也都簽署,對這個事情朝堂上並不需要爭論,真正在爭論的是在大軍開拔北上的糧餉上。近十幾年間,徽宗皇帝和一眾臣子們大搞“豐、亨、豫、大”,與此同時邊事不寧,光是對西夏吐蕃的戰爭就打了十五年,朝廷府庫早就空空如野。現在這個時候,又拿什麼來支援大軍北伐?

糧草器械這些在神宗朝到現在倒是還有些積累,盡皆囤積於河北諸路。可是徵調至河北的十五萬大軍的軍資錢財就是半點沒有了。對於這個頭疼的問題,執掌中樞的王黺相公提了一個建議,徵稅。

為了北伐徵稅的提議一出,朝堂上紛紛擾擾,有支援的有反對的,也有站在一旁靜觀其變的。不過終究是贊成的多反對的少。童貫一黨自然是贊成的,只要能夠支援大軍北上,童大帥可不管錢財從哪裡出。

王黺相公現在也網羅了一批黨羽,更是在他身後吶喊助威。對於此議的反對者大都是那些位卑職低的御史清流,這些聲音註定是不起作用的。這個時候只有一個關鍵的人物或許能夠阻止王黺,他就是本該在歷史上被奪權,現在只是因病在家調養等閒不上朝問事的蔡京老公相。

蔡太師為相二十年,門生故吏遍佈朝野內外,要是他真個站出來阻止此事,王黺未必能夠如願,最起碼不能完全的達成心願。但是這種事情沒有發生,不管朝野上下鬧成什麼模樣,蔡京依舊閉門不出,彷彿對此事一無所知一般。蔡太師不吭聲,朝中大臣近半數都也是不發一語,任由王黺上竄下跳促成此事。

王黺這麼心急要為北伐籌集軍餉,自然是有自己的私心的。自從蔡太師稱病不朝,他和童貫是漸行漸遠。原來兩人聯合一起時為了鬥倒蔡京,現在目標沒有,自然不可能走得像原來那麼近了,不光是不近,反而兩人漸漸還有了齷齬。

權利這種東西向來是容不得人的,兩位朝中文武首席大臣,在關於一些事情的分歧越來越大,就是在北伐之事上也已轉變了態度。這個時候王黺忽然轉變風向,全力支援童貫北伐,為了北伐大計還一排眾議籌措軍資,沒有其他的原因,只是為了錢財罷了。

本書首發。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

只要輸入就能看釋出的章節內容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