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葷話 二十五萬兩嫁妝
周放不需要五姐為他生孩子, 他對孩子沒那麼多執念。
周老爺卻提醒他:
“你不需要,安仁呢?
寶兒啊,爹再傻也知道, 那戲文裡講的可清楚, 皇帝沒兒子, 大臣們跟著著急上火。皇帝選繼承人,哪個皇子膝下生不出兒子,就不在考慮範圍內。
膝下沒有子嗣的皇子, 也得不到下面人的擁護。
同樣的道理, 安仁若始終生不出兒子,下面人怎會死心塌地跟著他幹?”
周放沒講話,因為他爹說的是實情。
尤其越接近權力中心, 子嗣繼承問題就越突出。
繼承人不僅要繼承先輩的權勢富貴, 更是繼承先輩的理念。最簡單的例子, 當今陛下主張開海禁,朝中得力的大臣幾乎都是支援的, 因為不支援都被踢出局了。
隨著絲綢和瓷器遠銷海外, 各國商人來朝做生意, 其中牽涉多少利益想都不敢想,單一個市舶司, 就能讓三公互相扯頭花好些年。
此時若是哪位皇子強烈的表現出對海禁的厭惡反感,一副隨時要置海禁於死地的樣子。皇帝不會考慮那樣的人做繼承人, 因為那人一上臺, 便會將他辛苦促成的事打回原樣。
同樣,朝中支援此事的大臣也不會擁立這樣的皇子登基。
林靜東也面臨這個問題,所以為了叫下面的人安心,他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周老爺語氣沉重的說:
“寶兒, 安仁如果要孩子,不管是過繼還是叫女人給他生。聽爹的,你也養一個在膝下,否則這件事就是藏在你心裡一輩子的疙瘩。”
他活了大半輩子,最是知道痴情不長久的道理,夫妻兩過日子,過到後來都需要婚姻,孩子,責任,道德,律法來約束,其中孩子的分量尤其重。
就好比他自己,若非為了幾個女兒,是半點不想和前妻們有關聯的,可因為有孩子在中間牽著,他不得不對她們大度,包容,甚至幫扶。
那到了寶兒和安仁身上,又該如何艱難呢?
周放明白了他的顧慮,也不說他相信林靜東這種讓父親聽了更加焦慮的話,只是很認真的應承了父親:
“如果有需要,我會的。”
不叫父母因著他的事跟著懸心,也是他做子女應盡的孝道。
至於要孩子?他覺得林靜東不是很想給人做父親。
在很多時候,林靜東自己還是個孩子。
周老爺解決了一樁心事,湊到兒子跟前,刻意壓低聲音問:
“那個寶兒啊,你看咱家給準備多少聘禮合適吶?”
周放逗他爹:
“您從我小時候就攢起來的好東西,這會兒又不捨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