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場 作者農民在飛
第二百一十二章 網上圖書館
當天晚上,兩人在湘陰休息了一夜。次日再次坐船穿越橫嶺湖和萬子湖向西,到達沅江市休息一晚。再次日乘船向北繞了一個大彎,穿過目平湖,然後溯沅江而上,向西一直到達常德市。最後一天的路程最遠,水路崎嶇反覆盤繞,總共有一百三十多公里,船走了整整一天才到。
常德是洞庭湖西岸一個比較大的地級城市,他們將在這裡休整一天,在從這裡出發去張家界,遊覽張家界景區和武陵源景區。
當初在岳陽的時候,田川買到了《巴陵府志》,小惠奉若至寶,在寫岳陽一帶的遊記的時候,借用了不少其中的內容,把遊記寫得充滿了歷史的滄桑感。田川讀了小惠的遊記,發覺與餘秋雨的《文化苦旅》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小惠的文章不像餘秋雨那樣的沉重,而是在思辨中瀰漫著小惠文章中特有的清新明快的氣息,讓人讀來耳目一新,彷彿春和景明的洞庭湖風光已經展示在紙上,一個個的歷史人物在其中栩栩如生地生活一般。
田川對小惠的文學天賦感嘆不已,自己在岳陽樓和她討論了一通范仲淹,她藉助一套《巴陵府志》,就寫出瞭如此讓人讀來欲罷不能的文章,明顯比原來的遊記更加精彩,而且文藝感大大提高,總體格調一下就上來了。
小惠嚐到了這種寫法的甜頭,還在湘陰的時候,就纏著田川給她找洞庭湖區周邊其他地區的地方誌。田川買到了岳陽地區的《巴陵府志》完全靠的是運氣,這東西可不是哪裡都有賣的,多數都需要去圖書館借閱,甚至只有去當地文化主管部門才能看到。
田川沒辦法,只好給已經趕往長沙的劉義南打電話,讓他幫忙透過他那位當副省長的叔叔想辦法。最後還是方副省長的秘書出面,給他們即將前往的益陽,常德和張家界地區的文宣部門打電話,讓這些部門幫忙準備當地的府志和縣誌。
方副省長的話果然管用,在他們離開湘陰之前,一大早就有一位文化局的工作人員把湘陰縣誌和長沙府志送了過來。田川連連表示感謝,除了按照定價支付了書款外,額外送上一個信封,對那些連夜幫忙的工作人員表示自己的心意。
湖南北部,洞庭湖區周邊歷來是比較富饒的地區,各個府縣的歷史都相當悠久,這些府縣誌無不是卷軼浩繁,到常德的《武陵府志》和當地的幾個縣的縣誌拿到手的時候,已經裝滿了整整一個大號旅行箱,重量超過一百公斤。也只有田川這樣的大力士才能拎得動。為了這些書,田川一共付出了將近一萬塊錢。
田川想把小惠看過的部分打包寄回去,小惠卻不同意,說在湖南境內的遊記寫作,這些地方誌都有可能用的到,要等離開湖南時再寄走。田川不禁苦笑,從目前的進度來看,他們離開湖南的時候,小惠的假期可能就要結束了,這些地方誌很可能陪他們坐飛機回去。
好在從常德開始,他們就不再乘船,而是要改走陸路了,只要包一輛車,就能避免不少次搬上搬下,帶著這大部頭的參考資料也沒有那麼麻煩了。
在常德上岸後,小惠就一頭扎進酒店,翻閱資料,補充和修改這些天都遊記。預計的一天休整時間她全部用在了寫作上,仍舊沒有完成,又增加了一天,才把在湖南這將近十天的遊記修改到滿意。對於開始幾天在上海和普陀山的遊記,她因為沒有參考資料,只好先放在那裡,等找到了相關的地方誌等資料後再修改。
田川自己根本沒有時間去上海給小惠找需要的地方誌,就把這項工作交給了林文蘭,讓她無論如何在他們回家之前把這些地方誌找齊。沒想到林文蘭在這件事上遇到了困難,寧波府志沒有對外出售的版本,當地*門也說沒有,她束手無策了。最後還是田川找到了張文濤,由張父出面才解決問題,田川為此欠了張父老大一個人情。
連續寫作多日,小惠卻沒有一點疲憊感,反而顯得越發精神奕奕起來。這幾天田川見她打字辛苦,放棄了自己的遊記寫作,全心全意的給小惠做起秘書來。
小惠寫作的時候,田川就讓她口述,自己幫她打字。修改的時候小惠自己打字更方便,田川就按照她的要求,幫她翻閱資料。兩天時間下來,他們兩人已經比絕大多數當地人更瞭解當地的歷史了。
這天,小惠的寫作大業終於告一段落,她搓著手說道:“田川哥哥,你果然厲害,在你的啟發下,我這次的遊記進步非常大。”
看著小惠高興的樣子,田川也欣喜不已。想到自己這兩天敲出的好幾萬字,又有些心疼小惠。這些字如果讓小惠自己敲到電腦裡,她細嫩的手指都要磨出繭子來了吧。想到這裡,他對小惠說道:“這兩天有我這個秘書出手幫忙,感覺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