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皇眸子微微閃爍,他很期待,也有些興奮。
至於對李昭升起警惕之心,武皇還真的沒想過,且不說他不是那種度量小的人,即便是李昭真的有這種心思,武皇反倒是欣喜的。
因為他早就看出來了,李昭沒有奪嫡之心,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武國!
或者說,為了某種讓人看不懂的目的和……情懷?
武皇也不清楚,更不知道怎麼表示,但直觀感受告訴他,情況便是如此!
李昭只想實現某種願望,而當皇帝不在他的考慮之中。
其實,武皇也一直都在糾結,一方面,他不希望自己的兒子自相殘殺,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又有帝王的通病,希望透過養蠱出來的兒子,是最完美的帝王。
或許,李昭也有很多的缺陷,但在他這幾年的觀察下,李昭、李琰還有李韻,這三個人是最適合成為國家的管理者。
不管是銳意進取方面還是治理國家方面,這三人都是出奇的相似。
果敢偏偏又激進,冷靜卻又有些急躁!
種種矛盾的特點,在他們三人身上都能體現。
可偏偏李昭更優秀,他比別人更加懂得迂迴作戰。
因為他很清楚,正面抗衡是很難抗衡的,也往往會進一步的激化矛盾。
所以,在處理事情上,李琰和李韻都還是不如李昭的。
更重要的是,維持一個國家的運轉,所需要考慮的是方方面面。
就大局觀而言,四皇子李琰和五皇子李韻都還是差了些。
雖然李昭在信中也沒有說明,到底是在改良什麼軍械?
但武皇並不擔心,因為以往任何時候,只要交州有發明和改造的東西,李昭都會提前說。
一旦成功,基本上都會和密諜司的同時送達。
有時候武皇來了惡趣味,還會想,如果李昭不這麼老實就好了。
他做的很好,完全沒有問題,一個封地之主,偶爾不那麼將自己這個皇帝父親放在眼裡,其實也是可以的。
也正是因為李昭什麼都坦白,整得武皇就覺得很是沒意思。
他還想和李昭鬥一鬥法,結果李昭壓根不給他這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