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大小子餓死老子的事情大家都知道。
在這個年紀的孩子,讀書本來就是要交束脩的。
但交州學院現在不搞這一套,因為有錢的人家肯定是不會在乎這點束脩,可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這依舊是一筆鉅款。
每學年除了交極少數的學費和糧食外,基本上就不收取其餘的費用了。
這種情況下,誰不願意送孩子去讀書啊?
更何況,讀書自古以來都是被大家族和門閥所把持的,知識才是古代人的利器。
否則,那些大家族為何能夠傳承上千年不倒?
即便是普通市井小民都很清楚,讀書是向上的通道,這種通道對於普通的家庭來說,可能需要三四五代人的努力,才有可能勉強做到送一個孩子去讀書。
至於是不是拜師最好的老師,未來是否遭遇種種不公平,誰都不知道。
可在交州,這種事情都是能看得到的。
因為交州學院的老師就沒有一個不是大儒,就沒有一個是混日子的。
哪怕只是一隻腳踏入了交州學院,那麼他的地位就已經改變了。
古代的師生關係可比後時代的牢靠多了。
這種師生情誼是一輩子的!
人脈便是資源!
而交州學院本身就是一所巨大的人脈場所。
別說是隻花一點讀書費和糧食了,便是花一大筆錢財,只要李昭敢開放每年招收的額度,交州學員的門檻一定都會被踏爛。
而現在,交州的發展開始趨於平衡與穩定。
青雲縣的發展要適當的放緩一些,而其餘八個縣的發展則是要加快一些。
雖然說青雲縣佔據了有利的地位,可這其餘八個縣,在之前改造和基礎建設時,就已經緊跟著青雲縣的腳步了。
可以說,青雲縣該有的東西其餘縣都有,就連水運和陸運這種都是同步進行的。
不存在發展一處的意思,因此,當其餘八縣陸陸續續開發後,他們赫然發現,這八個地方竟然也不差,也有大量可以開發的空間。
於是,諸多的投資、建築紛紛開始崛起。
這一點,李昭甚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