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慎對於王玄策能夠領悟倍感欣慰。
王玄策沉思片刻開口回道:
‘回王爺,臣以為朝廷應該增加清查力度,貪墨之事自古有之,且屢禁不止。
唯有加強監管,清查吏治,方能減少此類事情的發生。
而且查出來之後還要嚴懲,重判,這樣才能夠讓那些想要伸手之人忌憚,在伸手之前想想能否承擔的起後果,懲一儆百。’
“嗯,中規中矩,你有沒有想過成立一個部或者寺專門負責監察百官的?”李慎點點頭。
增加檢查力度,這是歷朝歷代最好的辦法。
“王爺說的是御史臺的監察御史?”王玄策問道。
“差不多,不過還是有一些區別,監察御史監察百官,可地方他們應接不暇,只有朝中的官員。
他們雖然可以聞風奏報,但這個風是從哪裡來?
本王說的這個部,主要是負責巡查各地,不在長安。
又或者在各地都建立一個部門,行監察御史之能。
而這個部門不受任何人管轄,直接向皇帝奏報,三省也無權干涉。你看如何?”
“王爺大才,臣也有此想法。”聽到紀王的話,王玄策立刻讚許,沒想到紀王跟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
他也想到了這個辦法,不過是他沒有說,成立一個部門不是那麼容易的。
尤其是這個專門監察百官的部門,會受到很大的阻力。
“嗯,既然你也這般想,那再好不過。一會回去寫一份詳細的奏疏,一同送到翠微宮給陛下。
至於能否成功,跟我們就沒有關係了。”
反正自己辦法是出了,你辦不成也不能怨我。
“是,臣領命。”王玄策行禮。
李慎想了想開口又道:
“還有,柳家的案子給他放在報紙上報出去,要頭版頭條,要作為典型,讓其他的地方官員引以為戒。”
“王爺,可是案子還沒有結束。”
“那不要緊,最後就說案件還沒有結束,我們會做進一步跟蹤報道。
還有,以後所有貪墨的案子,處理官員的案子,都要報道出去。
要讓百姓知道,朝廷不會縱容這些貪官汙吏,對待這些官員朝廷從來都不手軟。
隔一段時間就報道出去幾個,也算是安撫百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