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到如今,人類都沒能準確的測量出整個銀河系內到底有多少恆星。
只是大約估算出了2000億到四千億的數量。
而在銀河系四條懸臂上,數千億的恆星不斷圍繞著半徑3.26光年銀河旋轉。
對比銀河外圍懸臂,每立方光年只有0.004顆的恆星密度,銀心內,恆星的密度每立方光年高達29萬顆。
數千萬顆恆星集結成團,讓這裡恆星與恆星之間的距離還沒有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大。
放眼望去。
恆星和恆星之間引力干涉,和恆星本身無邊光熱迸發,於此起彼伏的超新星事件所產生的高能射線交雜在一起,宛若實質,成為了一種如原子一般的存在。
它們讓整個銀心內的宏觀視野一片白晝,彷彿整個宇宙背景中,白色的光芒才是底色。
銀心直徑6.52光年的邊緣。
宋寒將艦隊分散,居外策應。
而自己則帶著百餘艘恆星飛船,組成一線,向銀星繼續前行。
位於銀河系中心處的巨型黑洞——人馬座*的自轉,裹挾著數千萬顆恆星的轉動所散發的引力波,讓他們彷彿置身於狂暴的駭浪之中,隨著時空的扭曲不斷起伏,讓艦隊一線陣型不由自主的扭曲成了一條彎曲的線條。
“宗主,引力波太過劇烈,恆星自身磁場已經無法干擾時空曲率。
只能以希格斯場,抵消高能射線,以亞光速航線。
這樣的環境中有妖獸存活的機率麼?
沒有強大的力場守護,就是我們也不敢脫離腳下恆星力場的防護。
會不會它們已經離開了銀河系?”
宋寒沒有說話而是抬頭看向前方。
數百萬顆太陽的質量所凝聚的黑洞,讓它一反常態的成為高光亮及高緻密的射電波源。
整個黑洞在龐大的吸積盤裹挾下,似乎想要將整個銀星吞噬。
只是它在瘋狂吞噬中,恆星碎裂後在吸積盤內噴出的相對論性噴流,又加速著外圍恆星的遠離,讓它的努力成為了一種奢求。
艦隊頂著高昂的引力波動繼續前行,當它們接近到銀心一光年的範圍時,眼前的景象令他們有些絕望。
放眼望去,這裡恆星與恆星之間的距離被無限拉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