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柱石> 第六十四章 授人以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四章 授人以漁 (2 / 2)

“感謝高公子赴宴,還帶來這麼貴重的禮品,我很喜歡,我敬高公子一杯。”

如此,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這時任先生問道:

“高公子如此年輕,對我西夏也極為熟悉,高公子以前可曾在我西夏住過?”

“我是昨天剛到這西平府,以前也從未來過西夏國,上午所說也只途中所見與過去朋友介紹我西夏情況有感而發而已。”

“公子謙虛了,公子所說俱是事實,但許多比如公子所說的沙漠化問題、水土流失問題、國民的採暖、森林的間伐等等,我們連想都不曾想起,聽公子提起,在下與王公子都認為是大問題,可有解決方略,上午聽你說有解決方法,可否方便告知?”

“如方法可用,我王家可報奏皇上給予高公子獎勵。”太子在一旁說道。

“獎勵不獎勵我從沒有考慮過,再說這防止沙漠化、防止水土流失,這是利國利民福廕子孫後代的大事,沒有什麼不方便的,但我並不能保證這方法是最好的。當然如果說錯了,也不希望西夏對我有什麼怪罪。說得深了就是國事,對西夏來說,我不過是一個外人,議論國事是否妥當?”

“高公子但說無妨。”太子仁孝這時表態道。

“上午我的意思是做事應遵循自然規律,用你們的話來就是要遵循天道,或用道家的話說就是法道自然。譬如講,這地只適合畜牧,但你一定要在這地上種出糧食來,很有可能得不償失,或許乘一時之利但卻引來無窮無盡的麻煩,這就是違反天道的結果。在並不適合農耕的地方進行農耕,必然引起這土壤沙化和沙漠化。這種糧食雖然當前相對畜牧來說,產出更多,但這是一種掠奪式的生產或叫破壞性建設。這是違反天道的,話不好聽,但卻是事實。”

“那麼說回來,如果那此地方不讓開墾了,這些人怎麼辦?我們西夏國的糧食生產該怎麼辦?”任聰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

“方法很多,看我們去不去想了。在我想來:一是充分利用這寧夏平原和河西河邊谷地墾殖開荒,修築水利,得水灌溉,提高耕地的利用率。二是選育、改良、引進高產良種和作物,改進農耕技術,提高糧食產量。三是植樹造林,種草還田,養育草場,發現畜牧業,四是挖塘蓄水,築堤攔水,建造水庫。五是多養綿羊,剪毛紡織成布,增加畜牧產品的附加值。方法眾多,但不論那種方法都需要技術。”

“舉個例子:這糧種怎麼選育改良,這羊毛如何紡織成布,這在沙漠植樹,選 用什麼樹種,什麼時候種植,如何保證成活力都是需要技術。那麼這技術那是來?”

是啊,高寵講了這麼多方法,該怎麼做,這些技術我們西夏國會幾種呢,又到了什麼程度?任聰不知,這太子更不知了。高寵會不會知道呢?既然高寵提出方法應該有些解決之道吧。於是太子問:

“高公子有這些技術和方法吧?”

“我懂不懂並不重要,即使我懂也只能解決一兩問題,這麼廣泛的問題,許多問題就是人窮其一生也是無法全部解決的,解決了一個問題新的問題又會產生。我問一個問題,請公子或任先生回答:‘糧食的產量多高你能滿足了,又有那些因素影響這糧食產量?”

高寵知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以漁’。說完,高寵自喝了一杯酒,吃菜,讓他們有時間思考。

等了一會,他們三個還在低頭在思考,高高寵說:

“現咱們西夏一畝地產量最多的不過一石,少的只有二三十斤,是不是?”太子和任先生都抬起頭,點點頭,而明珠公主則是看著高寵英俊的臉發呆,心裡不知想什麼。

“畝產二石是否滿意了?”

“不用那麼高就能解決我西夏的大問題!”任先生答道。

“任先生,你知道金國在山東、渤海一帶的產量是多少?江南的產量又是多少?你能相信一畝田能種出十石的糧食出來嗎?在你眼裡是不可的。但是我們要記住一句話:‘一切皆有可能’。”

“一切皆有可能嗎?”太子和任先生張大了嘴,他們很懷疑高寵的話。

“記得我小時候問老師。我問:‘老師,天有多大?’。你們猜我的老師是怎麼回答我的?”高寵停了一會。繼續說:

“老師說:你的思想有多遠,這天就有多大!”

“所以我們做的,決定於我們心中所想。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如果做不到,要麼是自己違反了天道,要麼就是我們的功底還太淺。!”

“讓專業的人去解決專業的事,我們不能坐的祖宗的懷裡坐享其成,而是要站在祖先的肩膀上有所發展。它需要我們組織有經驗的,有文化的,有技術的人員來做專業的事情,進行專業的研究。但這些人又從那裡來,那就需要我們發展我們的教育,向民眾普及文化知識,提高我們整體的國民素質。”

“所以王公子的問題,不應該我來回答。而是組織人來做,發展教育、普及文化,提倡科技。糧食問題是這樣,其它問題也是這樣。任重而道遠啊!”說到這裡,高寵覺得差不多了。於是說:

“你們有聽說過煤嗎?,煤是一種比木材更好的燃料。現大宋、大金冶煉、北方人取暖時都有用,如果我們西夏不知道,只能說我們不注意學習固步自封,平時也不派人遊學。如果知道而不會運用,只能說明我們不能觸類旁通,不能學以致用。要怪只能怪我們自己。”

“這煤,我們也是知道的,但我們西夏還沒有找到煤。”任先生臉有些紅,高寵批評得有些重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