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對面可是太尉劉將軍?”
“劉大人,你不會連我者不認識了吧,我們是同朝共事多年啊!”
“我們現在是各為其主,劉太尉,有何指教?”
“指教可不敢當,但是我大兵壓境,你的人馬李然、劉晏昨天也都折在我的手上了,你做何感想。”
聽到得光世的話,劉彥舟不做聲,他在想,難怪昨天什麼訊息都沒有,一座慎縣城競沒有二十四小時可守,而自己的依仗敗在了人家的手裡,自己現在只有坧千人,對方是五萬人,這仗怎麼打?打下去自己能堅持幾天,朝廷多久能派援兵過來,原來這劉光世不擊則已, 擊必要人家的命。這劉光世不是從不上前沿的嗎?想起下面的劉光世還等自己回話不禁哈哈大在笑:
“哈哈,做何感想?我城中雖是隻有三千甲賁,最多玉石俱焚罷了!”說到這兒,劉彥舟,不禁有些悲愴。
“我們劉大人是孔聖人的徒孫,你不要你的人民了嗎?想當年,你叛國投敵,把孔夫子的教誨忘得一乾二淨,你這匹夫不過是一偽君子罷了,還裝什麼悲天憫人,這氣節兩字不知你作何解!”
劉彥舟最後悔的就是這事,想不到這劉光世一針見血,截在他的心口上,再加上大兵壓境的壓力,聽到這裡,劉彥舟一口氣上不來,競從嘴中噴出一口鮮血,人往城垛上一竄,竟從城樓上跳了下去。
“好小子。還真是有些氣節。破了城你們將他好好安葬吧。”劉光世吩咐完,又對城樓上的人說道:
“你們好好聽著,你們的主官已經去了你們投降吧,凡投降的既往不咎,待遇不變,再做我大宋人。對抗下去只是以蛋擊石。”
樓上的人早就想投降,但這要決定於劉彥舟的意志,誰不想活命,再說,回到大宋,總比跟在一個傀儡的後面強吧。
幾個人一合計,也就向劉光世投降。
這劉光世一席話氣死劉彥舟,一時成為宋國的傳奇故事。
話說 劉豫收到了劉彥舟的求援文書,百般籌措,集合了五萬人,向這廬州城開來,還沒到淮南就聽說劉光世佔了廬州,劉彥舟大人被這劉光世一席話氣死了,劉光世的大軍正準備向淮南濠州進攻,也加快了速度向淮南趕去,不要到時候這淮南、濠州也丟了。
這荊襄戰役,岳飛這裡還沒開戰,這劉光世只用了兩天的時間就佔了廬州,戰果輝煌,而損失極小,不戰而屈人之兵,用計之深,這事傳到朝廷,平常一天到晚說劉光世壞話的人都住了嘴,就連平時最恨劉光世的張俊也不得不佩服人家的用心,這張俊多次說劉光世只知道逃跑女人,在趙構面前要收劉光世的兵權,只是趙構及朝中人忌諱劉家在軍中的勢力不敢動而已。
趙構也不得不收起收權的心,在廷議時說:
“朕說,這劉愛卿能帶兵能打,是我朝柱石,這次佔廬州劉愛卿不負朕望啊!”
這話傳到劉光世的跟前,劉光世笑笑,你趙構與張俊那點破事難道我不知道?說我是柱石,不知道什麼時候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