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寶和斥侯班長陳吉如帶著斥侯,一個多月來他們跑遍涇原、熙河兩路,偵察金軍的各城寨及軍事佈置情況,並繪製了一份地圖,標註了各城寨之間的距離,主要關口,重要的地段如山谷、河道、渡口都有標註。可以說,這份地圖已有一定的軍事地圖的基礎。並特別報告了近階段,金軍正透過大散關的陳倉道向宋軍的進攻情況。
由於宗弼集結了關中涇原、熙河兩路金軍的主要機動兵力進攻關中、四處,各地的駐軍大幅度的減少,這對高寵奪取熙河路自麥積山至蘭州一線非常有利。高寵最重要的是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好軍事準備整編狼牙軍,一戰而控制整個熙河路。
打通並佔據熙河路對宋夏的戰略合作、經濟貿易往來,與西域貿易極為重要,更重要的是建立了西夏、公主領地與大宋、高家的銅陵、商城基地的通道。而對公主領地來說,雖說這領地有方圓兩百里但百分之九十以上都的人不能居住的大山,這裡人口也十分稀少,缺少耕地,除了這裡有大量的礦藏、可以扼守河西的通道,真是沒什麼好的。高寵要這裡的目的就是為了遠離西夏的控制,可以進軍蘭州盆地,從而扼住、宋夏及西域通道,併成為從西向關中進攻的出發地。這是高寵建議公主換封地時就想好的。
所以這些金軍進攻宋軍正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從麥積山到蘭州一線金軍的軍事據點並不多。最西與西夏交界的是蘭州榆中軍事區,這時蘭州全部的人員只有四五百戶,一千多人,這還是包括金軍新近遷入的人口,原北宋時最多的時候也只有三百多戶,不足一千人。不論是宋、還是金,蘭州主要是軍事區。這次金兀朮對川作戰,從熙河路共抽了五千人,蘭州只抽調了二千人,而這之前,蘭州的駐軍有五千人,在這蘭州還是放了三千主力在這,防止可能的攻擊,雖說西夏國進攻不大可能,但一向小心的宗弼做出了這樣的佈置。離蘭州不遠的榆中縣金軍駐紮八百、臨洮縣五百人人,定西城(堡)及周圍的堡、砦五百人。定西城東的泰州(泰安)、天水(古秦州)及周邊八百人。另外這區域還有八千的廂軍。
在熙河路一線,金軍正規軍總量有六千人,廂軍八千人,及一部分金軍的後勤兵,這些全勤兵就象西夏的負膽(擔)一樣,有著相當的數量。由於是由防禦為主,只有一小部分機動的騎兵,這些騎兵也主要集中在榆中以策應機動。但由於區域大,分佈在東西長近八百里南北寬二百里的區域內。最大的戰力在蘭州,各種兵加起來有五六千人。這仗是一定要打的如何打?高寵盯著地圖,陷入了沉思之中。
人的習慣是很難改變的,古話說,“定死的稱,生死的性。”夏軍有夏軍的一套戰法,夏軍與宋軍長期的戰爭中勝多負少,說明夏軍有著自己許多的優點。
要讓擒生軍這樣的正兵享受慣了負膽的服務,再讓他們做日常應由負膽專業做的事情,做不做得了不說,一定會受到極大的抵制。如果戰前與狼牙軍產生這種矛盾,極有可能影響戰爭的勝負。很顯然擒生軍作戰的目標、作戰任務與其它部隊有許多差別,這種目標造成擒生軍後勤人員過多,部隊冗員嚴重的情況。
5000比18000高寵在會議室地黑板上寫下了這兩個資料。
這是對狼牙軍今後如何走向的一次重要會議。
對狼牙的整軍是一種必然。但是如何整,何時整,怎麼樣整是大有學問的。
高寵、興國公主、二叔高世綠、錢濟琛等幾個人商量了一下,
公主說:“駙馬爺你放心去做,我們西夏人應學會適應這個時代,學習宋國人先進的東西。這也是我父皇一貫提倡的。就從我們會寧開始。作為會寧的狼牙更應成為改革的先頭兵。”
大家覺得目前還是不宜大動,採用小步改革的做法。狼牙的軍制習慣的改革從後勤、輜重開始。從冗員上先入手。
負責給狼牙軍做後勤的是狼牙軍的負膽和從屬,但這狼牙軍的負膽相比西夏的其它部隊要奢侈得多,每個正軍的負膽超過二人以上。這支附屬的人員加上一小部分私人的僕役,達到一萬八千五百三十一人,將近正軍的四倍,但這兩萬多人的隊伍,有人家兩萬多人的佔力?這是一個問號,說明這支部隊是多麼的臃腫。這是建立在早期徵兵制,由個人負擔全部後勤包括糧食草料供應的一種放任的組織方式,軍隊基本不管這個後勤的供應,也不會組織,各人管各人的,所以這種方法極其低效。這支後勤大軍對部隊來說同時也是一個極大的消耗。一個有效的組織可以避免這種無組織低效的效能。
高寵分兩頭做,一邊由高寵組織軍官瞭解情況,聽聽他們的想法,一邊由二叔高世綠負責,抽一些正軍座談,瞭解他們的意向,屬地的困難,一個龐大的後勤對部隊戰略的影響,及世界上較為先進的後勤管理手段。
在正軍座談會上,聊了一會,二叔問:
“你們一天都做些什麼?”
“除了吃飯,就是練武,騎射、軍陣,主要是訓練”
除了吃飯訓練,你們還做什麼?
“不是有負膽嗎,他們會做的。”一個士兵甲說。
那負膽幫你們做些什麼?
“打飯、餵馬、溜馬、洗衣服、搭帳篷、管物資及各種雜務。”
“你們不幫他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