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在張安經過過講武堂少年班教育之後,就在身邊安排一個座位。大凡朝廷政事,都給一個副本給太子。
讓張安看。有疑問,就向張軒問。
張軒有時候也挑選一些事情,讓張安作為欽差去辦理。不過大多在京城內的一些事務,不過看起來張軒將
來定然讓張安天南地北跑。
畢竟張軒培養的不僅僅是兒子,還是未來的天子。
百官也習慣瞭如此。
張軒說道:“坐,看你行色匆匆,可是南洋有訊息了?”
李定國說道:“聖明無過陛下,遼王大破荷蘭人,佔領巴達維亞。並將南洋總督府設在巴達維亞。”
張軒說道:“巴達維亞?我以為會在馬六甲。不過,他既然已經定了,朕自然沒有不準的。只是巴達維亞這麼名字不好,讓他改個名字,再上奏。”
“是。”李定國說道,他微微一頓說道:“陛下,遼王當如此賞賜?”
張軒細細看著軍報,說道:“周輔臣,周全斌,劉國軒三人從戰有功,樞密院覆功之後,挑選美名,讓禮部封侯。至於遼王?”
張軒正想著,忽然見李定國的神色有些嚴肅,頓時明白了,說道:“晉王,覺得遼王功高不賞嗎?”
李定國低頭說道:“臣”
張軒笑道:“不管前朝如何,本朝是決計不會如此的。你知道朕為什麼給你們諸王實封土地嗎?”
李定國說道:“陛下想裂土封之?此事萬萬不可?”
張軒說道:“有何不可?天下之大,不只有九州,而是九州之外,復有九州。以郡縣治之,是決計不行的,晉王也知道,與荷蘭人大戰,朕最擔心的是什麼?”
李定國說道:“荷蘭本土的援軍。”
張軒說道:“正是,如荷蘭本土的地方,本朝如何治之,如果不治之,則永擾天朝?自然是將功臣名將封之。”
“關內諸省自然不會封於諸侯,至於海外之地,就不會如此了。”
“晉王做好準備,當南洋大定之後,你在雲南的封地,估計會轉到南洋。雖然偏僻一些,但是南洋一年三熟,也算是子孫數代之基。”
李定國說道:“臣謝過陛下。”
張軒對張安說道:“太子,這一件事情,你記著本朝從不猜忌功臣,在封王之後,可以封外海土地。為天子,當有大胸懷,只要有功於天下,與功臣共天下又如何?”
張安說道:“兒臣明白。”
張安雖然這樣說的,但是他總就沒有張軒的氣魄大,張安不敢改易張軒留下的政策,但是對封爵之上嚴格把關。
可以說,張軒一代大規模封爵,連有封地的王爵,都有六個的情況,在後來根本沒有發生。最多偶爾幾個僅僅世襲罔顧的王爺,至於封地,想都不要想,非有擴地之功,不得封。還必須是封無可封的時候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