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別說,這些傳統文化平時在手機上看的時候沒感覺有什麼稀奇的,這一但到了現場親身感受之後才覺得,真牛!感染力、威震力真不是一般的厲害,用句網路語言來說就是:這玩意兒到耳朵裡就是帶勁!
這種演出一般會連續演上三個晚上,所以這幾天我一直都在前排圍觀聽戲,好不逍遙快活。
等忙完後,我師傅帶著我回到了住的地方,告訴我讓我早點休息沒事別再哼哼了,用師傅的話來說:“別人唱戲悅耳,你唱戲要命。”
我對於師傅這種打擊我學習樂曲興趣的行為深深翻了個白眼,要不是師傅表示,我如果再哼哼要他耳朵的命,他就把我扔出去睡大街。我斷然是不會這麼乖乖聽話早早閉嘴睡覺的。
翻來覆去的在床上睡不著,於是小聲的問師傅:“睡了嗎?”
“.......”
“真的睡了嗎?”
“........”
“師傅,你真的睡著了嗎?”
“為師已經睡著了”
“睡著了你咋還說話?”
“為師在說夢話”
“師傅,你給我講講黑陶唄,不然我睡不著”
“我講了你就能睡?”
“對”
“那好吧,為師給你講個睡前故事吧。”
我聽師傅要給我講睡前故事,興奮的翻了個身等待著師傅開口。
“黑陶是屬於陶瓷的一種,陶瓷代表著中華文陰的燦爛成就和對世界文陰的重大貢獻。”
中國的陶瓷根植於河南、發展於河南、興盛於河南。
據瞭解,淮陽黑陶源自平糧臺的龍山文化,鼎盛於西周時期的陳州古國,其製作工藝複雜、規格多樣、種類繁多,需要經過數天的時間燒製而成,陶胎斷面裡外如漆黑的墨水一般,素面磨光,有弦紋、劃紋、鏤空等多種裝飾方式,整體具有“黑、薄、光、紐”的特點。
而淮陽黑陶燒製技藝省級傳承人張輝,曾攜帶部分作品亮相第七屆全國非遺博覽會“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展區,用黑陶展現了中華文陰曆史的悠久浩蕩。
黑陶文化是我國新石器時代的典型代表,黑陶燒製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案之一。淮陽的陳州官窯源於古陳國官窯,始於龍山文化,盛行於西周時期。
在《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裡有過記載:“昔虞瘀父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舜帝32代孫虞閼父是周文王的陶正(掌管制作陶器的大權),製陶專家,為周朝立下大功。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後封虞閼父之子胡公滿於陳。陳胡公媯滿繼承其父先進的製陶工藝,創辦官窯,製作黑陶,陳國黑陶成為周朝上層社會的奢侈品,是權力、身價和地位的象徵物。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淮陽平糧臺龍山文化古城遺址,發現陶窯舊址,出土的珍貴黑陶文物,被史學家稱為中華文陰原始文化的瑰寶,曾轟動海內外。
而淮陽,中華文化重要發源地和發祥地之一,是文化“濫觴”之地。太昊伏羲氏在此“以龍紀官”肇始“龍文化”。其“時莊遺址”和“平糧臺”遺存之豐富,古人類文陰曆史之悠久,令學術界歎為觀止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