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大軍團,根本不需要太多計程車兵,只需要會駕駛操作的技術人員和指揮將官就足夠了。
在操場選出隊長,高大海上尉繼續今天的課程,教導新員們學習使用鐳射槍。
在第十九天,一名總是排在倒數三名的新員勞累過度,死在訓練的過程中。他的屍體擺在了停屍房冷庫,成為了下一批新員們壯膽的工具。
第一個月結束,第二個月,高教官加大了體能訓練強度,開始教導新員們駕駛特種作戰車輛、機甲、單兵戰鬥飛船等武器系統。
學習這些武器系統不是一蹴而就,新員們首先得拆分這些武器,具體瞭解其中構造才能如臂指使地使用它們。
自從能量模組問世後,單兵機甲作戰體系就進入了軍隊,還單獨成立了一個機甲軍種。
作為地球護衛隊,自然是要花大量時間學習操作機甲的,而且這種武器裝置本身就有吸引力。
不過興趣歸興趣,真正操作機甲的時候對操作者卻是非常痛苦的事情,身體被束縛在小小的金屬空間內,忍受普通人難以承受的悶熱。
趙森倒是不在乎這些,他自小生活在城外惡劣的環境中,監牢都坐過三年,還賭命服用過超神藥劑,這點痛苦算個屁。
自從他當隊長後,陸續又有兩名新員退出,現在蘇京城的新員還剩下二十三人。三月集訓期滿後,綜合成績末尾的三人也將被淘汰出護衛軍。
機甲作戰模擬室內,趙森操作機甲大殺四方,鐳射炮一炮轟掉隊員徐小山的機甲腦袋指揮艙。
“隊長,你就是天生的機甲兵,服了,我真服了。三個聯手都幹不掉你。”徐小山爬出虛擬艙,扯掉貼在腦袋上的晶片。
另外倆個虛擬艙裡,王耀和李清瑤垂頭喪氣地爬出來,實戰打不過隊長就罷了,連機甲操作都被甩開一大截,他們再無挑戰心思。
王耀,元素超能者,雷電系。李清瑤,水系超能者。倆人也就是當日跟趙森競選隊長的二人,這段時間被治得服服帖帖。
“隊長,集訓後,咱們還會在同一個隊伍裡嗎?”
趙森是高教官的助手,知道一些普通隊員不知道的資訊,道:“看情況,通常來說,集訓後的新員都會重新編隊,分到一起的機率很小。
而且,元素超能者和氣血戰士會按照一定比例進行搭配組隊,不會集中在一起的,這樣有助於提高小隊的戰鬥能力。”
精兵戰略下,作戰方式自然不是大軍團出擊,而是分為組、隊、班、排、連、營、團、軍等規模。
也就是說,通常情況下都是以三到十人的兵力執行任務。只有特殊情況下,才會把這些單兵作戰素養極高的戰士集中在一起戰鬥。
就比如入侵維度世界行星,面對比地球大數百倍卻人口稀少的星球,不適合大兵團作戰,以組、隊、班為單位的小股作戰方式卻非常有效。
其實,一旦涉及到數十萬人規模的大兵團戰爭,往往是機械取代士兵操作武器裝置。畢竟機械裝置損失了再造就是,戰士損失可是要花時間培養的。
這就是科技文明的優勢。
也正是因為科技領先,維度世界行星的土著們即便擁有不可思議的超能力,在最初跟地球人類的戰爭中也節節敗退。
超能力者再牛逼,面對數萬米高空中的鐳射大炮轟擊也是無可奈何。況且,地球人類及時進行了新人類計劃,改良人種,也培養出了數量可觀的超能力和氣血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