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疑心的種子一旦種下,遲早都會破土而出。
無晦愉悅的情緒漾滿眼底,但神情依舊一片悲憫,青色僧袍在微風中輕動。
而他要的,就是他們的同盟破裂,兩虎內鬥。
自己則盡可冷眼旁觀,坐收漁翁之利。
這是一個陰損招數,也是一個光明正大的陽謀。
那他會怎麼做?
徽元帝會怎麼做?
周圍密密麻麻全都是人,有嗡嗡嗡低聲討論的百姓、有仙人店裡的員工、還有吳國來的商人。
在各異的目光中,徽元帝此刻騎虎難下。
他大拇指和食指在袖袍下輕輕地、一下下地揉撚著,面無表情的想,他該做出什麼反應?
冷處理?承諾自己對褚仙人並無敵對之心?還是違心的說朕不在乎剛才那番話?
不,他絕不要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這個刺殺事件倉促並破綻百出,不像是奔著殺死自己來的,反倒是像為了在公眾面前說那番話來的。
背後之人想挑起內鬥。
愈是大場面,徽元帝愈是冷靜,心裡像一臺精密的儀器般推導起來。
分析誰是這件事的幕後黑手,其實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
一,發生了這件事,誰是受益方?
二,誰樂見其成想讓昭國發生內亂?
三,此事鬧大,哪一方的損失最大?
但目前來看,都是輸家!大昭千瘡百孔,好不容易才稍稍休養生息,若在此刻內鬥只會禍及自身!
而要是昭國內部動蕩,類似於吳國這樣的國家又落得到什麼好?
所以主謀倒不可能是那些大國家,反而很有可能是周邊一些小國家,或是蠢蠢欲動的西域諸國?
這麼想,好像一切都說得通了。
而判斷一件事是誰幹的,就要看最大的受益者是誰。
別說他自己本身根本就沒有受傷,在國家大事面前許多事情都要讓位,就算他死了,真相也不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