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我祖父是朱元璋> 第484 東邊(2)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84 東邊(2) (3 / 3)

這正是歷朝歷代,讀書人進入帝國核心決策圈,最為穩妥的一條

而李至剛,一下子斷了多少人的路?

多少詹事府出身的官員的上進之路?

以前翰林院的清流御史言官,淮西勛貴,還有實幹派官員等構成了大明朝

而皇上登基之後,清流一再被打壓,淮西勛貴退出朝堂,文官之中南北之爭暫且偃旗息如今佔據朝堂的,大多是實幹

所以翰林院的清流隱隱有和詹事府合流的趨勢.....因為他們的利益訴求是相同

甚至他們的合流,也是皇上所希望看到

朝中不能有黨爭,但若是所有大臣都擰成一條繩,皇上就難做了!

推舉各省的巡撫就是皇上先放出來的餌!

佈政之上設定巡撫,削弱布政司的權利,也是對大明朝堂內外的一次重新洗牌!

皇上是喜歡實幹派,但不代表實幹派都是好人!各省巡撫不就可能都是實幹派!

所以這個時候,詹事府出身的官員們,就走到了臺

他們必須或多或少的,在這次大明朝堂的洗牌中,得到利益,乃至得到皇上的信

這種訴求皇上是樂見其成的!甚至是給了他們機會的!

其實這次洗牌,就是大明朝從洪武年開始,幾次朝堂大動作時的翻

當初太祖高皇帝就是抬高東宮詹事府的官員們,制衡淮西官僚集更是用他們,填補了李善長胡惟庸等人死後的空

只不過這一次的洗牌,相對於洪武年間來說,絕對算得上溫和,溫水煮青蛙一般的溫

另外皇上讓另外一股勢力崛起於朝堂之上,也是為了避免新舊之間的爭

誰是新,李至剛是新!

大明朝李至剛這樣的官員不是僅有的,而隨著新政的深入,能辦事的李至剛將處處皆即便不是,那些官員們為了上位,也會學著模仿著李至

他李至剛現在是勢單力薄,可是以後呢?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誰是舊?

()

實幹派是好,但實幹派一系的官員,掌握巨大的權力太久了!

權力,可以潤物細無聲一般的讓人產生變

在利益面前,變得頑固守舊! <.bisa.,資料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