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稱奇的是,一生殺人如麻的曹操在俘獲陳琳之後,竟沒有殺他,反而高官厚祿優待之,著實令人不解。
陳琳原本在袁紹麾下,等袁紹敗亡後,陳琳被徐州大軍俘獲,因其有才名,崔琰便向林朝請求赦免他,並讓他在都察院中任御史之職。
直到想要撰寫求賢令時,林朝才忽然想到了此人。
從陳林手中接過求賢令文書後,林朝衝崔琰笑道:“師兄政務繁忙,何必親自前來。”
崔琰笑道:“招賢乃國之大事,某自然想看看招賢臺是何等模樣。”
“那師兄可是來早了,招賢臺尚有十餘日才能完工,此時前來,只能看到磚瓦而已。”
崔琰扭頭看著正在施工的高臺,眼中滿是憧憬之色,感嘆道:“便只是磚瓦,也是好的。”
林朝明白,崔琰眼中看到的可不僅是磚瓦,而是對上古先賢的追慕和渴望。他不便打攪崔琰的幻想時間,便自顧自開啟文書看了起來。
坦白來說,林長史不僅字寫得醜,文采方面也是狗屁不通,除了能剽竊幾首詩歌來標榜自己之外,於詩文一道可以說是毫無建樹。
所以陳琳撰寫的求賢令,他根本看不出什麼門道,只能拍手叫好。
半晌,崔琰才從思緒中回過神來,卻扭頭對林朝說道:“子初,這招賢臺上,是不是還少了點東西?”
“師兄此言何意?”林朝不解的問道。
“古時秦孝公招賢,許諾列土封疆;燕昭王招賢,更是一擲千金。如今我徐州招賢,若是沒點誠意,恐怕無法令天下人信服。”
林朝這才明白崔琰的意思,感情不是少了東西,而是少了好處。
想了想,林朝便開口道:“要不咱們也在臺上放些銀錢財貨,以供前來的賢才取用,師兄以為如何?”
“不妥!”崔琰卻搖了搖頭道,“自古清高有才之士,向來不為財物所動,子初此法不妥。再者,田元皓那邊……”
提起田豐,林朝也沉默了。
此時徐州財政吃緊,莫說在臺上一擲千金,便是多放幾枚銅錢,他田元皓都得跟林朝拼命。
可依照慣例,招賢又不能沒有好處,這下就連林朝也犯了難。
關鍵時刻,還是旁邊的陳琳開口笑道:“長史,下官聽聞今日徐州新產一種紙張,勝蔡侯紙百倍,長史何不命人撰寫藏書,以為賞賜之物?”
聞言,林朝當時大笑道:“好,孔璋之言甚妙!以書為賜,既能體現玄德公求賢若渴,又不流於世俗,倒是大大的良策。師兄以為如何?”
藏書雖然珍貴,但有蘭臺文獻、新紙和活字印刷術,便是印它個幾千本又有何難?
等那些響應求賢令而來計程車子到時,便每人送上一本,就算沒能得到一官半職,也必會誇讚劉備仁德。
如此穩賺不賠的買賣,林朝豈有不允之理。
崔琰也笑道:“孔璋兄此言大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