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在位五十餘年,一直奉行著不服就乾的強硬手段,一次又一次的北伐匈奴,雖然沒能真正意義上將匈奴人打得亡族滅種,卻也生生將處於上升期的匈奴政權打得分崩離析!
漢武帝死後三十餘年,匈奴終於向漢朝稱臣朝貢!
最最關鍵的是,由漢武帝主導的這一系列漢匈之戰,打出了後來兩漢的血性,打出了漢人的尊嚴,打出了中原文明的優越,打出了一漢當五胡的氣勢!
自此以後,再面對北方異族的時候,漢朝大多數時候都是主動出擊,而不是被動挨打。
自此以後,在對待周邊異族的態度上,漢人都是充滿了不屑與輕蔑。
自此以後,大漢正式登頂,周圍小國無不稱臣納貢。
簡而言之一句話,自漢武帝砍翻了了匈奴之後,大漢對周邊異族的威懾力達到了巔峰,誰不服就打誰!
漢朝表示,你們這些癟三,最好老老實實聽我的話,不然就乾死你們!
於是西域和北疆一眾異族紛紛跪舔,表示大佬,惹不起,惹不起……
時間到了東漢時期,匈奴飽經漢朝打壓而逐漸沒落,經過兩次分裂之後,早已不是那個控弦三十萬的草原之王。
然而原本被匈奴壓制屠戮的東胡部落,卻又有兩支部族異軍突起,正是鮮卑和烏桓。
原本鮮卑被匈奴世代奴役,可等漢朝打敗了匈奴之後,鮮卑馬上發動了技能——左右橫跳!
一句投身到了漢朝的懷抱,對東漢稱臣朝貢。
此後數十年,鮮卑一直夾在兩個龐然大物中求生存。
今天大漢打過來了,漢天子就是草原上唯一的太陽!
明天匈奴打過來了,單于就是我鮮卑族世代的主人!
這一手橫跳的確高明,不僅免除了自身的危險,更是成為匈奴和大漢爭相拉攏的物件,鮮卑由此漸漸強盛。
直到公元一世紀末期,眼見匈奴逐漸衰弱,鮮卑再也受不了頭頂上的壓迫,遂聯合東漢對匈奴發起了長達十餘年的戰爭。
也正是這一系列的戰爭,將匈奴徹底打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匈奴顯然不明白攘外必先安內的道理,跟大漢打了幾百年,最後卻被家奴給一窩端了。
將匈奴打敗並驅趕到西域之後,鮮卑正式走入強盛時期。
等到東漢的社會矛盾日漸尖銳,世家與宦官輪流把持朝政,國力漸漸衰弱的時候,鮮卑也撕下了溫順的面具,正式叛漢自立,並且開始襲擊大漢邊境,殺掠吏民。
公元156年,檀石槐橫空出世,統一鮮卑各部族,效仿匈奴設立王庭,正式建立了一個橫跨萬里的強盛國度!
也正是從此時開始,鮮卑開啟了數十年不間斷襲擾大漢邊境的歷程。
每年冬天,生活在涼州、幷州、幽州的百姓都要經歷一場生與死的考驗。
或被殺,或被擄,或家人慘死,或家破人亡……
在經歷了這一系列災難後僥倖存活的百姓,生計本就無處著落,卻還得每年繳納朝廷的賦稅,然後明天冬天再來一輪……
如此迴圈往復,也就不難理解漢末的邊防軍為何萎靡不振了。
公元177年,眼見鮮卑在檀石槐的統領下日漸強盛,搞不好會成為第二個匈奴,於是東漢發動了一次對鮮卑大規模的遠征。
可結果嘛……卻被打得大敗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