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老夫馬上出發!
於是蔡邕屁顛屁顛跑到了廣陵,並且成功尋到了許劭。
至於為什麼要找許劭,還是因為這傢伙的月旦評。
許劭與其從兄許靖,皆是當今名士,專業就是品評人物,也算延續了桓靈以來的清議模式。
如今雖天下大亂,黨錮解禁,但清議模式還有著它那強大的公信力,林朝自然想借助這股公信力,來為徐州的統治穩固根基。
說白了,就是花錢買熱搜。
只是品評這件事,進行得不大順利。
許劭當然知道自己月旦評的公信力,也就更加愛惜羽毛,不肯輕易給出評語,非要親觀其人其事才能有結論。
可隨後便爆發了袁劉之戰,原定的行程被耽擱,也就拖到了現在。
眼看著袁紹戰敗,徐州獲勝,心心念唸的學宮也即將落成,蔡邕回徐州的心也就熱烈了起來,今日這才又拉著許劭手談,想知道這傢伙到底還要拖到何時。
見許劭還是猶豫,蔡邕便笑道:“子將老弟,老夫不日便將回轉徐州,不如你我同行,屆時必為太尉座上賓。如今天下英才,多半都在他劉玄德麾下,等到了郯縣,你也好親睹其人,如此再行品評,豈不是易如反掌。”
嗯,既然暫時拿不到月旦評,那就把人忽悠走,也算能向他林子初交差了。
蔡邕本以為許劭會滿心歡喜的答應去徐州安享榮華,可誰知許劭聞言後,卻連連擺手。
“不可,這萬萬不可。”許劭搖頭道,“蔡公,某若身在郯縣,所食所行皆劉太尉所賜,那所出之評語,世人又豈會信服?便是在下自己,亦無法秉筆直書。”
有道是拿人手短,吃人嘴短。
一旦到了郯縣,許劭擔心自己給出的評語不夠客觀,而敗壞了自己一生積累的名聲。
愛惜羽毛到這種程度,就算是蔡邕也有些驚訝。
“如此倒是難辦,但不知子將老弟意欲何為?”
你快點行不行,我還要回徐州擔任學宮祭酒呢!
許劭卻不慌不忙的笑道:“蔡公勿急,在下心中已有計較。此番天下大亂,群雄並起,英才大賢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在下早有心品評一番。此次,也將是在下此生最後一次品評!”
望著許劭臉上那淡然而又堅決的神色,就算是蔡邕也忍不住來了興致。
若真如許子將所言,那這次的月旦評也可以說是絕唱了。
“子將老弟打算何時開始?”
許劭笑道:“如此盛事,在下豈敢獨斷,還需遍訪群賢共著之。蔡公既要回徐州,在下當同往,只是些許旁枝末節,還需計較一番。”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