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會議的最後,作為監察御史的崔琰卻稍稍顯露了自己的崢嶸。
為防止有人貪墨錢糧,他要求每一路運糧大軍,都要有一位都察院的人隨行監督。甚至之後賑災救民的每一個環節,事無鉅細,都察院全程監督的同時,也會問詢資料,最後記錄在桉封存,以便劉備歸來後查閱。
這一瞬間,王允突然開始後悔沒在都察院安插人手了。
誰知道他崔琰有這麼大的權力啊!
對於崔琰這個要求,荀或倒是覺得合情合理,可他並沒有批准或拒絕的權力,只得等散會後將賑災事項一同上報給林朝。
在得到林朝肯定的批覆後,內府這個新生機構便發揮了它可怕的執行力。
畢竟人命關天,荀或決定運糧隊兩日之後便出發。
軍機府眾人商談之後,決定派出一萬大軍分三路押運糧草,由張遼為帥,與呂虔、徐晃分別統領。
與此同時,都察院也沒閒著。
雖然此時的都察院人手不夠,但崔琰決定親自上陣監察一路,再由左都御史崔鈞、以及新上任的右都御史臧洪分別監察另外兩路。
至此,這場賙濟百姓的行動便浩浩蕩蕩開始了。
值得一說的是,這次內府派出去的官員,有一大部分都是新上任的世家官員,除了身為尚書的王允和司馬防沒挪窩之外,其他的幾乎都派出去了。
而在運糧大軍出發之後的第二日,辛毗在林朝的授意下,卻與龐德帶著一千濟世府和校事府的兵馬悄悄出了郯縣。
這兩支從濟世府和校事府臨時抽調出來計程車卒,此時卻被林朝編練為一支新軍,名曰:錦衣衛!
昔年林朝設立校事府之時,斟酌再三,最終只保留了它對外的功能。
如今地盤大了,人心也雜了,對內的特務機構自然也就應運而生。
而辛毗,便是這第一任錦衣衛指揮使,秩六百石。
臨行前,林朝特別對辛毗進行了一番心理建設。
“左治,某知道錦衣衛是個得罪人的部門,但還是要暫時委屈你擔任此職。”
辛毗卻搖頭笑道:“長史何出此言,在下可一點都不覺得委屈。”
這倒是句實話。
作為內應歸降的辛毗,雖然立有功勞,但終究也有些不好的名聲。
如今被林朝這般重用,總能有熬出頭的一日。
林朝笑道:“左治,你若做成此事,日後某保舉你入府為一部侍郎。”
“多謝長史抬愛,卑職去了。”
辛毗一拱手,轉身縱馬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