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這些手段升遷上來的,雖然說不上倖進,但跟舉孝廉的含金量比,必然是大大不如的。
察舉制幹掉了世官制,在大漢實行了一百多年後,也終究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衰敗的道路。
世家、豪門、鄉黨聚在一起,玩了一出多人運動。
清晨醒來後,他們宣佈:這大漢的官姓什麼,以後我們說得算。
關於這點,從當年林朝在中山賣孝廉名額的時候,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察舉制在它無法保證公平的時候,就已經不乾淨了。只要你家裡地位高,手裡有錢,舉個孝廉就和吃飯喝水一樣簡單。
就算是一頭豬,只要世家說它能舉孝廉,那這頭豬就是孝廉。
後來那位‘何不食肉糜乎’的晉惠帝,也算是這群豬裡面的楷模……
這種現象在徐州也相當嚴重,為此,林朝設立了兩條應對策略。
其一,便是招賢令。
但這玩意不適合大規模成建制的鋪陳開來,畢竟你總不能每年每月都來一次吧。
再者,世家大族也未必買賬。
其二,便是這九品官人法。
內容就是在州郡設立中正官,負責品評稽核一個人的才學德行,最後上報朝廷,再由朝廷給這些評選出來的人加官進爵,選拔任用。
乍一看,和察舉制沒什麼區別。但九品官人法確立了九個品級,也就是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簡而言之,由中正官品評過後,把人才分為上中下三個級別,每三個級別又有三個小級別,以此來確立劃分人才的等級。
那九品官人法到底好不好?
客觀來說,的確比現行的察舉制先進不少。
但後世對此卻是罵聲一片。
究其原因,是因為這玩意它首重門第出身,然後看品行,最後才是能力。
也就是說,只要你投胎技術過硬,就算是一頭豬,也能當官。
嗯,晉惠帝再次點了贊……
不僅如此,若九品官人法大力實行,像郭嘉這種貨色,是永遠沒有出頭之日的。
所以九品官人法,又稱投胎技術法。
林朝此舉,等於給了世家大族一個大大的甜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