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還在下,張遼站在城樓上任由春雨迎面,臉色望著不遠處剛修築好的城牆,卻因雨水衝擊而再度毀壞,眼中露出一絲擔憂。
臨來之時,劉備曾單獨設宴款待張遼。
席間,劉備拉著張遼的手,語重心長道:“文遠,你可知道某為何派你去駐守般陽?”
張遼趕緊搖了搖頭道:“主公心思,遼不敢妄自猜測,但凡主公有令,遼必然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這番回答四平八穩,但劉備卻不是很滿意,遂笑罵道:“文遠,某非猜忌之主,你又何必如此推脫。”
聞言,張遼也笑了:“主公,遼知錯了。”
若說張遼是匹千里馬,林朝便是伯樂,可真正對他有知遇之恩的,還是劉備。
去歲解泰山之圍時,林朝提議讓張遼為先鋒,當時徐州眾臣都覺得不合適,畢竟張遼並非劉備的元從舊部,本身征戰經驗也不豐富,而且年紀輕輕,用他深入敵後,怎麼看都有些冒險。
關鍵時刻,是劉備力排眾議,才為張遼爭取了建功立業的機會。
不管是出於對林朝的信任,還是對張遼的喜愛,總之劉備相信,張遼絕對不會辜負自己的期望。
事實證明,張遼也的確不負所望,所戰皆破,更是與郭嘉、徐晃會師後,直接斬殺了昌豨,擊敗了孫觀的大軍。
張遼很感激劉備能給自己這次機會,自此對劉備死心塌地,忠心程度不說比肩關張,至少也是劉備的忠實擁護者。
主公以國士待我,遼必以國士報之!
就在張遼心中感動的時候,劉備又開口了:“去歲征討董賊,某卻命文遠留守徐州,因此未有半分功勞,文遠心中不會怪某吧。”
聞言,張遼急了,急忙表態道:“主公何出此言,徐州乃主公後防重鎮,能留守徐州,自是遼之榮幸!”
“文遠能理解某的苦心就好。”劉備笑道,同時又伸手拉著張遼坐下,繼續說道:“般陽乃泰山門戶,去歲曾遭黃巾餘孽襲擊,幸得呂將軍奮力拼殺,方才保住城池。如今時進二月,春日將近,青黃不接之時,某擔心青州黃巾餘孽會襲擊泰山,所以才讓你率軍前往般陽駐守。”
聞言,張遼馬上站起來抱拳道:“主公放心,但有遼在一日,絕不讓賊子踏入泰山半步!”
“文遠不必如此慎重,青州黃巾餘孽也未必襲擊泰山,讓你率軍前往,只是提前防範而已。”劉備笑道,“再者,前日內府公議,子初的意思是,咱們下一步便要攻伐青州,平滅黃巾餘孽。所以文遠此去,某予你兩萬大軍,守住泰山的同時,不妨打探一番青州的動向,為日後兵發青州做準備。”
說著,劉備左右看了看,才放低了聲音,繼續說道:“子初曾私下對某言,文遠之才,不弱雲長,足可稱諸將之首。此言某亦甚為贊同,所以才把這一樁難事交於文遠,望文遠勿失我望……”
劉備的話言猶在耳,張遼心中感動的同時,也暗暗發誓。
得玄德公為主,某何其幸也!
“傳某將領,雨一停便即可修築城池,不得有片刻懈怠!月底之前,務必要將城池修築完整!”
身後,傳令官一抱拳應道:
“唯!”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