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些先賢辯論交流的地方,名叫稷下學宮。
顧名思義,就是在稷門附近修建的學宮。
而這位叫田午的齊國君主,死後的諡號,也叫齊桓公。
可以說稷下學宮的興盛,標誌著古代華夏的文化思想進入到了一個巔峰時期,雖然只有短暫的輝煌,卻能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使後世人追慕不已。
而後數百年,始皇帝焚書坑儒,漢武帝獨尊儒術,諸子百家逐漸沒落。就連這個昔年孕育過黃老之學,建立過稷下學宮的臨淄,也在漢末張角三兄弟起義的動亂中,受到極大破壞。
先賢已逝,今人何往?
歷史是一個圈,兜兜轉轉又回到了原地。
但林朝一貫認為,不破不立。
眼下把持天下數百年意識形態的儒門被質疑,最初作為治國之道的黃老之學也遭扭曲,正是人心喪亂的思想黑暗時代。
卻也是重新讓思想掙脫桎梏,重新煥發光彩的最佳時期。
腦中思索良久後,林朝才終於嘆了口氣,眼中的光彩卻越來越盛。
“走吧。”
林朝開口笑道。
旁邊龐德疑惑道:“長史,您不是說要在臨淄暫歇幾日嗎?”
林朝笑了笑:“不歇了,時不我待。”
眼下緬懷先賢已經沒了任何意義,只有儘快結束戰亂,重建太平盛世,重現文教之盛,重使百家爭鳴,才是對先賢最好的告慰。
這是林朝的最終目標,路雖然很長,但也得慢慢走。
誰敢攔路,誰就得死!
從臨淄路過後,林朝率領眾人繼續北上而行,又數日之後,終於抵達了冀州渤海郡的戰場。
此時的戰場,已經從南皮,變成了曹袁聯軍屯駐的樂城。
趙雲率領一萬大軍每日攻城,雖戰果不大,卻成功讓城中的曹袁軍隊以為徐州往冀州增兵。情急之下,他們只得向身在兗州的袁紹和曹操再度求援。
得知林朝親自到來後,趙雲暫時停止攻城,並率眾人在營帳外迎接。
“拜見長史!”
“拜見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