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做出了一個穩妥的決定。
“諸位!”
只見袁紹站起身來,高舉手中的酒樽對眾諸侯大聲笑道:“且滿飲此杯,明日便一鼓作氣,攻下臨沂,生擒劉備!”
“攻下臨沂,生擒劉備!”
當前形勢一片大好,眾諸侯自然肯賣袁紹的面子,當即紛紛附和道。
一片歡歌笑語中,袁紹和眾諸侯已經預見到了拿下徐州,裂土分疆的美好時刻。
唯獨袁紹左下首的曹操,雖然也舉杯附和,但目光中卻始終帶著一絲憂色。
他本能的感覺眼下的情景有些不對勁,卻又察覺不出哪裡不妥。
……
翌日。
當袁紹率領十七萬大軍兵臨城下時,劉備早已在城頭做好準備。
劉備身後,沮授、張繡、徐晃、黃忠等人赫然在列,只是不見了典韋和林夕。
祊亭斷後一戰,為了給劉備爭取足夠的時間,林夕和典韋率領著兩千陷陣將士,足足浴血拼殺了四五個時辰有餘。
最後林夕見敵軍已經全部湧上城頭,估摸著劉備已經走遠了,這才下令撤退。
饒是如此,也被袁紹軍的前鋒一路追擊數十里,最後靠著化整為零戰法方才逃出生天。
此役,兩千陷陣將士活著回到臨沂的,只剩了不到八百人,林夕和典韋皆身受重傷,不可謂不慘烈。
而劉備安全撤退至臨沂後,二話不說當即給郯縣發了一封軍令,讓荀或盡起郯縣留守之兵來援。
至於許久未露面的沮授,這次非但沒有撤離城中百姓,反而號召鼓動百姓一同守城。
此前泰山戰線是名副其實的一條線,泰山諸城都在一條官道上,而袁紹也只能沿這條路進攻,所以沮授有充足的條件一城一城撤退,一次一次的撤離百姓。
可如今,臨沂背後正是琅琊郡腹地,可謂是一馬平川,根本無險可守,任憑沮授計算得再精準,又能將百姓撤到哪裡去?
所以眼下的臨沂城,幾乎已經成了徐州軍最後的防線。
一旦被越過,徐州將再也無法阻擋曹袁聯軍的攻勢!
城樓上,沮授看了看城外的敵軍,面色依舊平靜,卻向劉備一拱手道:“主公,賊軍勢大,在下雖然在城中臨時募集了萬餘名百姓共同守城,但臨沂也是斷斷擋不住的。若真到事不可為的時候,還請主公以大局為重……繼續後撤。”
劉備皺眉反問道:“公與,某繼續後撤,便是以大局為重?”
沮授再拱手道:“不錯,主公在,大局就在。”
聞言,劉備一陣沉默,目光望著前方,不知在想些什麼。
關於之前林朝要求不能讓劉備有任何損傷的命令,沮授早已收到,雖然已有後手,但此時還是請示一番為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