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候,那些閹宦還不得趁機進讒言,在陛下面前說我何進是無能之輩。
“大將軍,其實還有一人可用。”
袁紹又思索了片刻,這才開口說道。
“本初,你說的是何人?”
“東中郎將,董仲穎。”
聽袁紹說起董卓,何進如夢方醒,連連點頭道:“本初言之有理,某怎麼把他給忘了。”
此事的董卓,官拜東中郎將,手下有足足三萬將士,正屯兵在右扶風,恰好距離西河不遠。再加上董卓有極強的功名心,對於朝廷的討賊任命,絕對不會拒絕。
而袁紹之所以舉薦董卓嘛,自然也是有著自己的小心思。
董卓年少時嘗遊羌中,為人仗義又膂力過人,引得羌人頗為敬畏。等步入仕途之後,在涼州三明之一的張奐手下任職。
但建寧二年,老上司張奐罷官去職,歸居鄉里。而董卓作為鐵桿部下,自然也遭連坐免官。
此時的董卓人到中年,又遭免官,正是前路迷茫之時,時任司徒的袁隗對其丟擲了橄欖枝,要徵辟董卓為官。
董卓一把抓住了這個機遇,投身到了袁氏門下。
可以說,董卓能有今日的成就,都離不開袁隗在背後支援。
而袁氏對董卓,可謂是有知遇之恩。
當然,雖然最後董卓報恩的方式比較硬核,直接族滅了袁氏……
但是就現在來說,袁氏對董卓還是比較信任的,仍舊當他是門下爪牙。
見袁紹舉薦董卓,原本想反對的袁術也沒了理由,只得一言不發。
何進高興過後,又犯了難:“只要要董仲穎出兵的話,這錢糧又從何處呼叫?”
袁紹答道:“大將軍無慮,可令董仲穎攻破反賊後,自取於賊。”
此言一出,堂內眾人面面相覷,都默不作聲。
所謂自取於賊,就是得到的戰利品董卓可以自行處置。
但這些叛亂者,正是因為活不下去了才會造反,哪裡有什麼錢財。
所以,這自取於賊之法,到最後,大多會變成自取於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