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實歷史上,每當君主問計,就算是智計通天的謀士,也只會根據當前形勢,未來格局,以及敵我實力對比,向君主提出最為合適的建議。
至於像林朝這樣,動不動就是上中下三策,只能是演義的杜撰情節。
可身受後世演義影響的林朝,就是喜歡玩這個套路,又因知曉未來天下格局走向,所以每一策都有可行的空間。
漸漸地,劉備也喜歡上了林朝這種謀劃的方式。
閱讀理解和選擇題,是人都知道哪個簡單。
“子初,且說說你這三策。”劉備開口道。
林朝點點頭,依舊按照自己的習慣,先從下策開始。
“眼下戰事已經結束,玄德公向京城討要封賞之後,便率大軍返回中山,保境安民,潛心治理,以圖後事。”
這個不僅是林朝的下策,原本也是劉備心中所想。
從去年打到現在,以自己的功勞,封個列侯不成問題,最好能再有個中山太守的職位,這樣便能名正言順地掌握中山,繼而徐圖發展。
這條路沒有什麼出奇之處,但同樣不會有什麼弊端,勝在穩妥。
只是自己所想最穩妥之策,到林朝這裡只是下策……
一念及此,劉備有些牙疼。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有這麼大嗎!
“那中策呢?”劉備繼續問道。
“中策……”林朝頓了一頓,這才開口道,“中策便是玄德公當即下令,命雲長率全部大軍往雒陽進發。只要佔據了雒陽,玄德公便可擁立新君,掌控朝堂。”
“屆時,玄德公便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一言可定漢室興衰,一法可匡四方諸侯,位極人臣,青史留名!”
這正是原本李儒為董卓制定的路線!
坦白來說,這個路線沒什麼不好,只是董卓後來玩砸了。
其實林朝心裡也沒什麼底,因為這條路上最大的阻礙,便是那些公卿世家。
到時候無論你是不是真的想匡扶漢室,那些人都會站在你的對立面。
與他們世代高官相比,你劉玄德不過是個暴發戶,又有什麼資格竊居高位?
真跟他們對上,就算劉備麾下能人輩出,勝負也難以預料。
說的直白一點,不管是董卓入京還是劉備入京,只要敢用兵勢掌控朝廷,便會成為這些世家口誅筆伐的物件。
原本的諸侯討董,也絕對會演變成諸侯討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