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四年,七月二十五,劉辯登基。
宦官密謀失敗後,何進成功逃出城去,最終帶著五千羽林軍回到京城,同時令剩下一萬人馬駐紮城外,以備不時之需。
一眾常侍眼看密謀失敗,都埋怨蹇碩識人不明。
可眼下也沒有別的辦法,時下天氣炎熱,再等的話,劉宏的屍體就該臭了,到時候定會被百官察覺劉宏死的時辰對不上。
無奈之下,他們只能向外宣佈了劉宏駕崩的訊息。
就在盧植剛入城的當晚,他就被請進了皇宮。
一同來的,還有現任三公,九卿,尚書檯諸位尚書,以及眾多朝中重臣。
為首的,當然是大將軍何進。
誅殺何進已經失敗,矯詔也就沒了意義,十常侍只是將劉宏駕崩的時間,晚報了兩三個時辰。
而十常侍要誅殺自己的事,何進也沒有確鑿證據,遂按下不表。反正現在手握重兵,自己也不可能任由那群閹人宰割。
只要等自己那外甥登上皇位後,這群閹人想怎麼死,還不是看自己心情。
接下來,就是治喪事宜。
在漢代,但凡有頭有臉的人死了,喪事都極為繁瑣,更何況劉宏乃一朝天子。按照周禮,更是要停靈三月後才能下葬。
但國不可一日無君,所以喪事要辦,新君也要繼位。
關於下一任皇帝的人選,因為劉宏生前沒有立太子,所以就得由三公主持廷議。當然,廷議的時候,大部分人都選擇了劉辯。
其一,劉辯是嫡長子,符合立嫡立長的原則。
其二,劉辯始終比劉協大了幾歲,能更快親政。
對於這個結果,雖然宦官早有預料,但還是一度發生了大規模的爭吵。
對噴這種事情,宦官雖然牙尖嘴利,但終究比不過那幫子文臣,自然是慘敗而歸。
最終劉辯繼位,原本的何皇后被尊為何太后,開始臨朝稱制。
何進就此大權獨掌,開始志得意滿,只是很快他便發現,那群閹人賊心不死,還是想搞事。
比如以前由宦官控制的衙門,何進現在想要安排自己的親信進去,直接就被宦官拒絕。
為此,兩撥人在朝堂上大吵大鬧,何太后被吵得頭暈,也無法評判對錯。
倒是年幼的小皇帝劉辯,第一次見到這種場景,表示非常感興趣,時不時東張西望,就差拍手叫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