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番吃席總少不了徐州集團的外交達人荀諶,他作為劉備吃席的搭檔,在宴會上負責活絡氣氛。
只要不是面對林朝的時候,荀諶接人待物都堪稱有古君子之風,根本找不出一絲瑕疵。
此時,劉備剛從橋瑁那裡回來,臉上帶著微微的醉意。剛一入賬,就見到荀攸在帳中對著地圖發呆,像是在思索著什麼。
劉備也知道荀攸有點社恐,所以吃席也就沒帶上他。
“軍師。”
大概荀攸想事情想得比較入神,導致劉備進來有一會兒了,荀攸卻還是沒有發現。
無奈,劉備只得輕聲喚道。
荀攸這才反應過來,急忙站起來對劉備拱手行禮道:“拜見主公!”
“軍師免禮。”劉備笑道,“方才見軍師凝神思索,不知有何難處?”
聞言,荀攸搖了搖頭,指著地圖說道:“主公,攸方才正在為孫仲臺東歸路線,做些許規劃與探查。”
城中孫觀雖然已經答應投降,但什麼時候投降,怎麼投降,當著兗州諸侯的面,總要做一番規劃才好。
按照郭嘉與荀攸的謀劃,最好能讓孫觀率軍突圍出城,然後一路直奔泰山而去。而且孫觀突圍的方向,決不能是劉備把守的那一面城門,如此就能撇開自己的嫌疑。
至於劉備這兩日為何到處拉人吃席,其一是為了增進徐州與兗州的關係,其二就是為了麻痺兗州諸侯的防備,好讓孫觀能突圍成功。
等到出城之後,怎麼去泰山,從哪條路去泰山,才是荀攸剛才思索的要點。
“那軍師可有定計?”劉備問道。
荀攸點了點頭,指著地圖說道:“主公,等到孫仲臺突圍之後,便令他東入平原,過濟南,最後進入泰山。主公可下令,使我軍從泰山郡出兵,攜帶糧草接應孫仲臺。只是糧草不能攜帶太多,沿途放置一些……”
經過荀攸的一番講解,劉備不由得跟著點頭,眼中逐漸浮現一抹喜色。
簡單來說,就是等孫觀突圍之後,讓他按照自己的路線前往泰山郡。而在這條路線上,讓泰山郡那邊派人帶著糧草一路接應,只是把糧草分成數十份,相隔百里便設定一個補給點。
每一個補給點的糧草,又不多不少,恰巧夠孫觀麾下兵馬吃上一兩天,在斷糧前趕到下一個補給點。
這樣做的好處,可以防止孫觀反覆無常。
等到了泰山郡,憑他手下那點人,也就翻不出什麼浪花了。
關於裹挾驅趕這一塊,荀攸算是玩明白了。
聽完,劉備大喜道:“公達此計甚妙,某這便傳令給文若,讓他依計行事!”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