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起兵的本意,就是為了討董,眼下見聯軍內部都有生出嫌隙的徵兆,不由傷心失落。但又不願替袁紹拖延時間,所以便獨自領兵西進,直奔滎陽而來。
這一番作為的本意,就是為了擺脫聯軍內的勾心鬥角,同時率先進兵,也能探查董卓麾下兵馬的虛實,好為聯軍大舉進攻提前做打算。
不得不說,此時的老曹,依舊是漢室忠臣!
滎陽縣只是一座普通縣城,自然沒什麼好說的。
但越過滎陽後,再往西行不到百里,就到了成皋縣。縣前,可是有著一座非常出名的關隘,名叫汜水關。
汜水關又稱虎牢關,旋門關,乃雒陽八關之一。
這些時日,關東討董聲勢漸隆,無論董卓心中如何口吐芬芳,都得在雒陽八關加緊駐防。
其中直面兗州與豫州的汜水關,更是防禦的重點。
曹操此行,就是要探一探這汜水關有多少兵力,要如何才能攻破。
想法雖好,可惜別說什麼汜水關,就連滎陽,曹操也沒能到達。
他率麾下五千人馬,行至滎陽縣以東十餘里處,才剛剛才度過汴水,就遭遇了董卓部將徐榮的襲擊。
這不巧了嗎!
你曹操想探探汜水關的深淺,人家董先生也想看看你們聯軍的長短。
總不能只許你們進攻,卻不許人家董先生反擊吧。
自古以來,攻受轉換,只在一瞬之間。
正如此刻的曹操一般。兩軍才剛一見面,中郎將徐榮就仗著自己人多勢眾,向曹操發動了猛烈的進攻。
曹操眼看徐榮擁有數倍於己方的兵力,倒也沒慫,直接率軍就衝了上去。
昔年平定黃巾時,曹操曾任騎都尉,率兵支援過皇甫嵩,也不算毫無實戰經驗。再加上他本身曾研讀過一段時間的兵法,深知兵馬在精不在多的道理。
自己雖兵微將寡,但麾下士卒皆是自己一手招募而來,未必沒有一戰之力。
簡而言之,此時的曹操,就和當年長平之戰的趙括差不多,總感覺……優勢在我。
兩方剛一交戰,面對徐榮麾下的百戰老兵,曹操麾下計程車卒倒也不含糊,兩方打得有來有回。
可時間一久,曹操就撐不住了。
五千對兩萬,這差距也著實也太大了。
再加上徐榮率領的,大部分都是曾跟隨上一代將領,南征北戰過的老兵。
諸如曾跟隨何苗,張溫,朱儁,盧植等人的精兵,現在都聚攏在徐榮麾下。這些士卒一生上陣無數次,其意志之堅韌,遠不是曹操手下的新兵能比擬的。
所以任憑曹操再怎麼激勵士氣,麾下士卒還是漸漸成潰敗之勢。
曹操自然不甘心,甚至一度想衝鋒在最前面,以此來激勵士氣,幸好被衛茲攔下。
“明公不可,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明公乃一軍之鎮,豈可親身涉險!”
戰場上,衛茲大聲衝曹操喊道:“眼下賊軍勢大,我軍士卒士氣低落,皆無戰意,為今之計,只有後撤以圖生路。存留有用之身,將來方有滅賊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