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征之前,林朝曾殺曹豹及下邳曹氏一百多口人立威,雖然結了仇,但還沒到不死不休的地步。況且林朝找的也是正當理由,曹氏也無話可說,最多有機會的時候再找回場子。
如果林朝當場將夷曹氏三族,那最終會導致整個徐州世家人人自危,最終大家會聯合起來,一起推翻劉備在徐州的統治。
一句話,存續是第一要務,任何家族成員,都得為家族的存續做出貢獻,必要時甚至可以犧牲自己。
你要存續,別人也得存續。
這就衍生出了一個共識,那就官場鬥爭,不到迫不得已時,誰也不會大行株連,滅人滿門。
誰知道自己將來有沒有這一天呢?
不過這個潛規則到三國後期就不適用了,各種夷三族的訊息數不勝數,尤其以司馬懿父子最為擅長此操作。
自此之後,董卓再也沒有與關東世家破鏡重圓的機會了。
不過也無所謂了,因為董卓已經打算遷都長安了。
雒陽始終是這幫關東世家的地盤,自己身為外來人,終究不會被他們接納。
自關東諸侯起兵以來,董卓便徹夜難眠,生怕雒陽城中有人勾結那群反賊,趁自己不備時開啟城門,迎關東聯軍入京。
到了那時,自己可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於是在抓捕袁隗之前,董卓就將李儒召過來商議對策。而李儒最終給出的答案,就是遷都長安。
無論從戰略角度,還是戰術角度,此時遷都長安都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戰略角度,雒陽始終還是這幫關東世家的地盤,眼下和世家的合作已經破裂,自然不適合再待下去了。
而戰術角度就更加簡單了。
林朝一直擔心如何攻打雒陽八關,而董卓也在擔心雒陽八關不夠牢固。
畢竟只要越過了雒陽八關,就可進抵雒陽城下,沿途將再無阻礙。
可一旦遷都長安,距離雒陽可是有千里之遙,中間的關隘,險阻,不盡其數。
董卓可盡情在沿途設防,給關東聯軍們帶來一波又一波的……驚喜。
再者,對於大本營在涼州的董卓來說,雒陽就是一塊飛地,對自己用處不大,可正好藉此當成一塊肥肉扔出去,吸引關東諸侯的目光。
關於諸侯討董這回事,李儒看得很明白。
那就是以利合,以利分。但凡有點好處,這幫子人肯定爭先恐後撲上去。
董卓將袁隗的人頭把玩了一番,初時還興致勃勃,片刻後便覺得了無生趣,便隨手一扔,命侄子董璜將其掛在城門上懸示三日,再拿下來曝屍荒野。
隨後,董卓衝李儒一揮手,開口道:“文優,走,隨某入殿。”
李儒拱手道:“唯!”
待到兩人的身影進入顯陽苑之後,廣場上的公卿百官才鬆了口氣。只是未有董卓命令,他們也不敢離去。
董卓自入雒以來,權勢漸盛,體型也愈加肥碩,往往能給人帶來極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