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宗廟社稷,
什麼歷代皇陵,
什麼朝廷百官,
什麼百姓黔首,
本相只要把刀舉起來,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
把敢勸阻的人都殺過之後,董卓此舉收到了所有人的贊同,遷都再也沒人敢反對了!
隨後,董卓便借鑑了黃巾起義的行為藝術。
西涼軍所到之處,天高三尺。
但凡雒陽城中值錢的東西,包括百姓在內,通通帶走!
甚至雒陽城外,北邙山上的歷代皇陵,也被董先生派人光顧了個遍。這次行動的主要目的,當然是像歷代先帝稟報遷都這件大事。
對此,歷代先帝紛紛表示贊同。同時為了獎賞董先生如此忠義的行為,他們甚至把自己的陪葬品都拿了出來,賞賜給董先生,以作遷都之用。
後來曹操設立摸金校尉,還只是偷偷地挖取財寶,能跟董先生這種大張旗鼓的掘墓取財的行為一比,簡直是弱爆了。
等到八月底,一切收拾妥當後,雒陽城來了一個人,此人名叫皇甫嵩。
沒錯,就是昔年在平定黃巾之亂中,立下卓著功勳的皇甫嵩!
對於此人的到來,董卓表示熱烈歡迎,甚至興奮的手無阻擋。
一個多月前,李儒曾獻策,以天子的名義徵召皇甫嵩入京,以削其兵權。就像原本歷史上,漢靈帝在病重之時,對付董卓的做法一樣。
只是皇甫嵩打仗頗為狠辣,朝堂爭鬥卻不擅長。猶豫了很多天後,最終還是隻身入雒。
這下董卓再無顧忌,狠狠奚落了皇甫嵩一番後,便找了個罪名,將其打入大牢。與此同時,在扶風郡駐紮的三萬大軍,也被董卓派人接管。
這一下,遷都終於可以開始行動了。
董卓命弟弟董旻主持這次行動,並把遷都分三步走。
第一步,派兵讓長安城內的百姓全部服徭役,修繕廢都宮殿。畢竟董卓是要去長安過日子享受生活的,這點可不能含糊。
等百姓將長安宮殿修繕完畢後,便將他們全部趕出城去。
董先生心善,見不得這些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黔首。
再者,留他們在長安,也影響市容不是!
至於這些被趕走的百姓如何過活?
董先生表示,這跟我有什麼關係。
第二步,派人在雒陽城中抽調十萬民夫,負責將董卓搜刮來的財寶,糧食一路運送到長安。
這時麾下有人提議,雒陽到長安足有千里之遙,若負責十萬民夫路上的吃喝,等到了長安,財寶或許還有,糧食可就連一半都不剩了。
董卓一聽,有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