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拋開這種公信力,錢幣一文不值。
當然,銅這種金屬本身也是有極大的價值的。
只是當天下的生產力不變,物資多少不變的時候,銅錢卻變多了……
這就像後世某燈塔國沒錢就瘋狂開機印鈔票一樣,導致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錢幣貶值,物價飛漲。
這一輪操作下來,董先生的錢財不僅沒有變多,反而因為混亂的物價而讓銅錢失去了它本身的購買了,甚至阻礙了流通。
當然,董先生的這波操作並沒有持續多久,所以雖然南陽距離雒陽僅有數百里,卻也沒受到太大的影響。
又逛了一大圈之後,林朝總算粗略的瞭解了涅陽百姓的生存現狀,心中也在思考著此次回徐州之後,如何構架一個不容易崩塌的經濟體系。
不過這種事不是一拍腦袋就能想出來的,這需要經過大量的實踐,試錯,甚至是漫長的時間,最終才能衍生出一個適合這個時代的經濟體系。
至於現在,林朝腦中的想法,也僅僅是想法而已。
在日頭偏西,時近黃昏之時,林朝一行人才從市集裡面走了出來,準備返回驛站。
眼下已經快到了宵禁時間,街上的行人也漸漸變得稀少起來,只是三三兩兩而已,且都行色匆匆。
回驛站的途中,林朝回想著之前腦中對於經濟建設的構想,便開口笑道:“諸位以為,民生之要,當以何事為先?”
聞言,三人對視一眼,卻都沒有輕易給出自己的答案。
逛了一天的街,他們當然明白林朝為何會有此一問,心裡也清楚林朝想幹什麼。
只是……三人都不善此道,因此誰都不想率先開口,萬一說得不對,反而會惹得其他人嘲笑。
賈詡出身邊地,涼州那邊只有風沙,哪來的什麼經濟。
而郭嘉自幼傳承了自己的家學,對律法頗有研究,又擅決斷,可民生之道,卻是一竅不通。
沮授自然學識淵博,但志不在此,因此書上學來的東西,真就只是書上的而已,根本沒有自己的見解。
在最喜歡玩隱喻的林朝面前掉書袋……他還沒蠢到這個程度。
見三人不答,林朝笑了,同時放慢了腳步,再次開口問道:“怎麼,你們三人皆是當世奇才,區區民生之道,卻無一良言?”
激將法這玩意,素來只對郭嘉有用,就像是軍令狀只對馬謖生效一樣。可面對這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就連郭嘉也沒有被激成功。
最終還是沮授率先發言,不過言語之間很是謹慎,壓根不敢將話說滿。
“子初,某以為民生之要,當以農事為先。”沮授道,“只要保證農耕,使百姓人均有田,每年有收,屆時便可消除流民。一旦沒有了流民,盜匪便不存在,屆時自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天下太平。”
沮授這番話,是非常純粹的仁道教化思想,也是這個時代的主流思想,引得郭嘉和賈詡都頗為贊同地點了點頭。
類似這種接近無為而治,輕徭薄賦的治理方式,必然會使得民生得到休養。人人有田,那便人人有糧,同時人人有飯吃。
華夏古代農民有著最為堅韌的忍耐力,只要日子過得下去,就不會生事。
所以保證了百姓不餓肚子,也就奠定了長治久安的基礎。
這就是世人眼中所謂的,天下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