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令二人頭疼的是郭嘉臨走時的交代,或者說是林朝在疫病橫行之外的算計,也就是藉由疫病去弄死一兩路諸侯。
這是個很有效的手段,但也是一個很危險的手段,所以林朝在信中只提了寥寥數筆,而劉備看完信後,更是直接忽略了這句話。
趁人之危的事情,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劉備不想做,更何況眼下又無萬全之法,甚至諸侯可能借此反擊自己,劉備就更不做此想了。
劉備不想,卻不代表郭嘉不想。
徐州團寵郭奉孝,搞事划水一條龍!
這位作死小能手,可不願放過任何一個搞事的機會。而且在他看來,這正是殲滅諸侯的大好時機。若是十多路諸侯中,有一大半死於疫病之下,那未來統一天下的路,將會好走得多。
事實也是如此,若要消滅競爭對手,此時當然是最好的時機。
只可惜劉備不準郭嘉這病秧子留下,不然郭嘉自信以自己的手段,什麼四世三公的袁氏兄弟,什麼江東猛虎孫文臺,什麼白馬將軍公孫瓚,還有諸如劉岱、孔伷、曹操、鮑信之流……
通通都得死!
可就算不能留下,郭嘉也把自己的想法和謀劃告訴了關羽和趙雲,曉以利害之後,請他們自行斟酌。
按照郭嘉的原話,那就是萬世之功,舉手之勞,今日咬咬牙幹他一票,日後不知能省卻多少將士的性命,甚至能提前結束這亂世。
再者,這些所謂的關東諸侯,有一個算一個,都是亂臣賊子,死有餘辜。只有咱們徐州的人,才是真心匡扶漢室!
還別說,至少最後一句話,關羽和趙雲是非常認同的。
所以,他們現在就為這件事情而感到頭疼。
按說以兩人的稟性,自然不想做這種趁人之危的事情,而且劉備也沒有明令。可徐州團寵的話,也不無道理。
兵者,詭道也!
依照兵不厭詐的理論,按郭嘉的謀劃行事,這一本萬利的買賣,不做才是最大的浪費。
關羽皺眉沉思良久,茶也喝了不知多少杯,直到尿意醍醐灌頂,快要憋不住的時候,才開口嘆息道:“子龍,奉孝之言,你如何看?”
趙雲雖然不是如賈詡一般滑頭,但也不傻。前方若有千軍萬馬,他連眼睛都不會眨一下,就敢迎敵而上。
可這種事……他既沒經驗,又不想做決定,因此一直沉默不言,等關羽表態。
反正主將是關羽,他說怎麼幹,咱就怎麼幹。
可等到關羽向他發問的時候,趙雲便無奈了,只得搖了搖頭,開口道:“雲長,此事……某忽然有些內急,可否等某上個茅房回來再說。”
------題外話------
熱烈祝賀國足(女足)凱旋,勇奪亞洲盃冠軍。
你永遠可以相信國足(女足)!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