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匆匆流逝,轉眼十多天過去,八月十五,中秋佳節到來。
在大宋,對中秋節看得極為重要,所以在外的很多人,都會回到家裡,與親人團聚。
留在蘇林家中養傷的那個叫做羅軼的少年早就走了,透過這段時間的熟悉,蘇林和他已經放下彼此間的戒備,但依舊沒有更深層次地去結交。
蘇林只知道,這個名叫羅軼的少年劍法很好,動作也十分敏捷,偶爾間能夠從他那淡漠的眼神中,看出一絲對自己的愧疚。
他並不知道羅軼眼中這一絲愧疚來自於哪裡,總之,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羅軼走了,天下之大,或許再也不會有後會有期的機會。
中秋佳節,與往常一樣,揚州一樣會召開詩會,上次蘇林的一首七夕詞,被稱為繼秦觀《鵲橋仙》之後的最佳詞作,在秦觀那個時期,才子輩出,蘇軾的《水調歌頭》,與《鵲橋仙》一樣,被稱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絕世之作。
無數人在七夕與中秋,都想創作出超越二者的詞作,就如書法家想要超越王羲之一般。
作為揚州新晉的頂尖才子,蘇林自然也要參加中秋詩會,酒窖裡的第一批釀酒已經完全好了,這狀元酒和女兒紅,到時候可以趁著中秋詩會好好做做推廣。
素兒正和樊婆婆他們做著月餅,蘇林也上去幫忙。
因為沒有做過月餅,所以難免有些礙手礙腳,素兒連連嗔怪道:“你還是去擀麵吧。”
蘇林有些無語,做月餅看起來似乎簡簡單單,往模具上一倒一壓,然後倒出來放到烤箱裡邊,可自己總是在倒出來那一瞬間,把麵粉弄得到處都是。
“素兒,我再試一次,就最後一次。”蘇林頓時覺得無趣,擀麵看起來還要輕鬆得多,而且看上去還有些費力——他最怕的就是費力氣,擀麵屬於體力活,素兒叫他去擀麵,就像讓蘇林做十個俯臥撐一樣難。
素兒對此也沒有什麼辦法,秀眉皺著,只好噘著嘴說道:“好吧,再讓你試一次,不過,鑑於蘇哥哥之前說過兩次這樣的話都沒有信守諾言,素兒必須提醒蘇哥哥,若這次失敗,你必須馬上離開廚房!”
樊氏和方母也是在一旁笑道:“是啊,聖人曾說過君子遠庖廚,文邦你本身就不該來到這兒的,玩夠了還是儘快出去吧。”
這話聽得蘇林有些惱火,老臉不禁一紅,分明就是赤果果的嘲笑啊,不由得倔強道:“孔子所說的君子遠庖廚,不過是讓讀書人儘量不要親自殺生罷了,並非是對庖廚之人有所偏見。”
說罷,他拿起一塊模具就將幾團擀好的麵糰點了進去,一旁的素兒見了,提醒道:“蘇哥哥是不是忘記包餡進去了?”
咳嗽一聲,自己竟然連這種事都忘了,尷尬之下,厚著臉皮說道:“我這不是想試試不要餡的口味嘛……”
蘇林這般倔強的狡辯讓眾人笑了起來,素兒擦了擦額上的細汗,在烤箱旁站這麼久,就算是在冬天也會渾身發熱。
將手擦拭乾淨,素兒推著蘇林,一邊說道:“你還是出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