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在這裡的人,是孤寡老人,是被拋棄的孤兒,抑或是無人收養的流浪動物。
“無我之家”的義工奇多,可是每個人都忙得不亦樂乎。
我的第一件工作是陪伴這些孩子們玩耍,玩了一個多小時,忽然聽到有人叫我:“14號,有狗去世,你要來幫忙收拾遺體。”
我許久才反應過來,我就是14號。
衣服上印著呢,我卻還未習慣這個名字。
因此我就去抬了,抬入一間專門為動物設立的停屍間。
那是一隻大型的狗,抬起來的時候,卻不重,它是老死的,據說來到“無我之家”的時候,已經老的差不多走不動了,卻還在這裡活了一年多才死。
狗狗的眼睛是閉上的,身上的毛髮很乾淨,一看就是平時得到了很好的照顧,死的很安詳。
我還是第一次去照顧一個動物的遺體。
意外的是,我在它的身上,看到了近似於人的一種情感。
這可能歸功於“無我之家”給動物們近乎人的尊嚴,像是照顧一個死亡的人類一樣,去關懷一個臨終的動物。
在這裡,我看到了何謂靈魂平等。
有有經驗的義工帶著我們給狗狗火化,安葬。
全程都很有儀式感。
狗狗的遺體火化時,我看到有義工在默默大禱告這隻狗狗能夠好好的往生。
我在旁邊什麼都不懂,只是默默的圍觀,卻忍不住心潮湧動出無限的感動。
火化完動物回來,我看到很多義工在繼續工作。
我接下來的工作要去送飯,我發現這些孤兒,老人吃的竟然還不錯,有兩葷兩素,每個人的食物都是分配好的。
動物們也有專門的食物,它們吃飯的盤子和喝水的碗都很乾淨,一看就是經常有人搞衛生的。
我猜你們一定很好奇,“我無之家”的義工從哪裡來,做什麼事?
絕大多數義工來自國科大,還有京城許多大學的學生。
很神奇的,如果我沒親自來這裡,我從來不知道當代大學生竟然有這麼多人在默默的做義工,他們都是00後,05後,更小的10後也有。
還有來自社會各地的。
這些年輕人,從穿著打扮,外形上等看起來很有個性,但是在自己的崗位上,遠比我們想象的有擔當,有愛心。
“愛最終流向了不缺愛的人。”
基本上有一半義工大概是在校的學生,我採訪他們,他們說週末或者寒暑假,沒什麼事就會泡在這裡。
也有一半多是已就業的人士。